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陳水扁像在補一張破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4日

陳水扁周二向台灣行政院提交了和平公投咨文,提出兩岸和平互動 - 一個原則和四大議題。就此本台記者電話採訪了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

https://p.dw.com/p/4dPo
陳水扁實現其願景遇到很大挑戰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
陳水扁總統日前在兩岸關係上提出新的設想,設立非軍事區,建立和平框架只是其中的部分內容。這是建議有什麼新一嗎?

楊永明教授:
陳水扁說的很多以前其他學者和政治人物在其它場合都提過,但不是以總統身份規劃兩岸的政治軍事關係。從總統闡述兩岸關係的角度而言,應該說是一個特殊的做法。兩、三周前,陳水扁提出公投的兩個題目,後來又對此加以說明,尤其是第二次,談到推動兩岸和平架構。但對兩岸關係怎樣推動,比如法律管轄、相互派代表、怎樣建立非軍事區等等,又缺乏進一步的解釋。這是我們的初步觀察。

德國之聲:
大陸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使兩岸的接觸和交流受到一定限制。那麼陳水扁提出的「和平原則」是否構成相對於前一項原則的新一種選擇?

楊永明教授:
我並不覺得「和平」原則是「一個中國」的對等原則。和平原則是針對公投的,是公投一路下來的延伸。陳水扁總統用和平原則對公投做解釋,面向國際社會、中國大陸和台灣內部。人們擔心,公投可能對改變現狀,造成台灣安全的動蕩。鑑於這樣一個狀況,陳水扁表示,我還是重視和平的,尤其是在法國總統和美國副國務卿批評陳水扁之後,他想清楚地表示,他的公投是以和平為內容的。從防禦性公投到和平公投實際上是他向國際社會和台灣公民做出的「再次確保」的動作,而不是針對中國大陸「一個中國」推出的一項對等原則。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北京一直和平統一台灣,如果不能做到,將採用其它方式。因此,和平對北京來說不是一個完全對立的。

不過,陳水扁提出的「和平原則」有它的環境、時間。這個環境是大選之前,是公投事宜從開始發展到了今天的這個局面。

第一,談到兩岸經濟、軍事關係,應該先在台灣黨內、政府內進行充分的討論溝通之後得出一個意見,而不是拿它對前面一個不清楚的東西進行後續解釋。那麼,這樣又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尤其在大選期間,這是選後的承諾,還是選舉動作或是選舉策略。

第二點,從公投提出以來,台灣扁政府同北京之間的互信已不存在了。現在更嚴重的是,跟華盛頓的互信也受到很大影響。華盛頓對台灣基本上是支持的。華盛頓對公投的看法限定在選舉語言和可能改變現狀這樣的框架內。當然這種互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今天從華盛頓傳來台灣駐美國代表陳建人提出辭呈。我猜測,除了個人因素外,他一定受到來自華盛頓和台北的雙重壓力,難以同華盛頓繼續保持溝通。現在,難以得到華盛頓的互信就意味著得不到華盛頓的支持。扁政府目前遇到信心危機這一很大問題,來自北京的信心已完全沒有,這一點台灣也許並不在乎;但來自華盛頓的互信不該有很大損失。反對黨對陳水扁東貼西補、宣誓改動的做法也失去信心。作為一個學者、政論家或哲學家,你可以去規劃一個願景或美麗藍圖,但作為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讓人看到你有一套方法去實現你的論點。接下來,陳水扁可能會繼續他的解釋,反對黨或民意測驗都會向他要求拿出具體的東西,但陳水扁能否在大選前提出,那要看他怎樣具體規劃的了。

德國之聲:那麼,陳水扁對公投的多次解釋,目的是不是更多地在於選戰策略?

楊永明教授:
選舉是目前最重要的考慮,不論就陳水扁還是連戰而言。因此,選舉前提出的宣誓也好,經濟、軍事、外交政策也罷,一定都跟選舉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陳水扁想透過這種對藍圖的規劃,向台灣公民顯示他有這樣一個願景,有一個方向,並以和平為理由,去規劃穩定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這一點,如果放掉意識形態和政黨利益來看,應該成為兩岸未來發展的走向。未來兩岸關係一定會走向穩定的政治互動關係,外交問題上休兵,經濟上進行一定交流,不論是三通政治,還是經貿上的特殊安排。軍事上降低衝突性,增加透明度。「非軍事區」似乎過於遙遠了一些。

不論是陳水扁還是連戰贏得今年3月份的選舉,接下來他們都會在兩岸關係的問題上有所鋪陳。但陳水扁的方式不會特別顯現出戰略觀,而是像在補一張破網。加上同北京和華盛頓的互信處於低潮,陳水扁實現其願景的確遇到很大挑戰。

採訪記者: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