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陈水扁象在补一张破网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4日

陈水扁周二向台湾行政院提交了和平公投咨文,提出两岸和平互动 - 一个原则和四大议题。就此本台记者电话采访了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杨永明。

https://p.dw.com/p/4dPo
陈水扁实现其愿景遇到很大挑战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
陈水扁总统日前在两岸关系上提出新的设想,设立非军事区,建立和平框架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是建议有什么新一吗?

杨永明教授:
陈水扁说的很多以前其他学者和政治人物在其它场合都提过,但不是以总统身份规划两岸的政治军事关系。从总统阐述两岸关系的角度而言,应该说是一个特殊的做法。两、三周前,陈水扁提出公投的两个题目,后来又对此加以说明,尤其是第二次,谈到推动两岸和平架构。但对两岸关系怎样推动,比如法律管辖、相互派代表、怎样建立非军事区等等,又缺乏进一步的解释。这是我们的初步观察。

德国之声:
大陆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使两岸的接触和交流受到一定限制。那么陈水扁提出的“和平原则”是否构成相对于前一项原则的新一种选择?

杨永明教授:
我并不觉得“和平”原则是“一个中国”的对等原则。和平原则是针对公投的,是公投一路下来的延伸。陈水扁总统用和平原则对公投做解释,面向国际社会、中国大陆和台湾内部。人们担心,公投可能对改变现状,造成台湾安全的动荡。鉴于这样一个状况,陈水扁表示,我还是重视和平的,尤其是在法国总统和美国副国务卿批评陈水扁之后,他想清楚地表示,他的公投是以和平为内容的。从防御性公投到和平公投实际上是他向国际社会和台湾公民做出的“再次确保”的动作,而不是针对中国大陆“一个中国”推出的一项对等原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北京一直和平统一台湾,如果不能做到,将采用其它方式。因此,和平对北京来说不是一个完全对立的。

不过,陈水扁提出的“和平原则”有它的环境、时间。这个环境是大选之前,是公投事宜从开始发展到了今天的这个局面。

第一,谈到两岸经济、军事关系,应该先在台湾党内、政府内进行充分的讨论沟通之后得出一个意见,而不是拿它对前面一个不清楚的东西进行后续解释。那么,这样又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尤其在大选期间,这是选后的承诺,还是选举动作或是选举策略。

第二点,从公投提出以来,台湾扁政府同北京之间的互信已不存在了。现在更严重的是,跟华盛顿的互信也受到很大影响。华盛顿对台湾基本上是支持的。华盛顿对公投的看法限定在选举语言和可能改变现状这样的框架内。当然这种互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今天从华盛顿传来台湾驻美国代表陈建人提出辞呈。我猜测,除了个人因素外,他一定受到来自华盛顿和台北的双重压力,难以同华盛顿继续保持沟通。现在,难以得到华盛顿的互信就意味着得不到华盛顿的支持。扁政府目前遇到信心危机这一很大问题,来自北京的信心已完全没有,这一点台湾也许并不在乎;但来自华盛顿的互信不该有很大损失。反对党对陈水扁东贴西补、宣誓改动的做法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学者、政论家或哲学家,你可以去规划一个愿景或美丽蓝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让人看到你有一套方法去实现你的论点。接下来,陈水扁可能会继续他的解释,反对党或民意测验都会向他要求拿出具体的东西,但陈水扁能否在大选前提出,那要看他怎样具体规划的了。

德国之声:那么,陈水扁对公投的多次解释,目的是不是更多地在于选战策略?

杨永明教授:
选举是目前最重要的考虑,不论就陈水扁还是连战而言。因此,选举前提出的宣誓也好,经济、军事、外交政策也罢,一定都跟选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陈水扁想透过这种对蓝图的规划,向台湾公民显示他有这样一个愿景,有一个方向,并以和平为理由,去规划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这一点,如果放掉意识形态和政党利益来看,应该成为两岸未来发展的走向。未来两岸关系一定会走向稳定的政治互动关系,外交问题上休兵,经济上进行一定交流,不论是三通政治,还是经贸上的特殊安排。军事上降低冲突性,增加透明度。“非军事区”似乎过于遥远了一些。

不论是陈水扁还是连战赢得今年3月份的选举,接下来他们都会在两岸关系的问题上有所铺陈。但陈水扁的方式不会特别显现出战略观,而是象在补一张破网。加上同北京和华盛顿的互信处于低潮,陈水扁实现其愿景的确遇到很大挑战。

采访记者: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