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

苗子2008年3月7日

怒江水电开发计划自2003年遭到社会各界广泛争议被暂时搁置后,目前有消息传出,位于干流上的怒江六库水电站已经开工。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日前在两会期间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列举多条理由力挺怒江水电开发。然而,一些环保人士和专家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https://p.dw.com/p/DKlO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对立面吗?图像来源: AP

政府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保护环境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日前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力挺怒江水电开发项目。他说,云南省正在积极推动水电开发,虽然有人反对,但他是站在支持者的队伍中的。

白恩培说,发展水电可以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收入,这笔收入可以用来保护环境。他说,许多人无法想象在风景如此秀丽的地方建坝,但实际情况是,坝址附近的树木早已被砍伐殆尽。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保护环境。

那么,怒江流域目前的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的程度究竟如何?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汪永晨女士说:

"怒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一方面生态脆弱,但另一方面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能力非常强,虽然山上有些树被砍了,但是江水非常清澈,到每年冬天都是蓝绿色的。冰川融水这样自然的江河在世界上已经不多见了。所以它的价值到底是多少,是不是用水电开发所得到能源价值就能对比衡量的呢?"

据了解,怒江流域生态物种约占全国的20%。与生态环境同样受到毁灭性威胁的是当地的民俗与文化。怒江地区生活着22个少数民族,占当地人口的90%。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说,如果不给当地居民发展经济的机会是不公平的。他说,不能让生活在怒江的少数民族永远穿着兽皮,让外面的人以生态旅游的名义前来参观。他说,当地人也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老百姓不知水电站是何物

那么当地居民对建坝的看法究竟如何呢?汪永晨女士曾在当地一个村庄向100位居民作过调查。她说:" 因为很多人说当地的老百姓愿意建,但是我们和当地的百姓聊天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愿意,但什么是水电站他们都不知道,我想老百姓相信政府,但这种信息透明还是不够的。所以简单说百姓愿意建水电站是不准确的。"

当地居民的生活是否贫困到必须依靠乱砍滥伐来维持生活呢?汪永晨说: " 现在移民的地方六库恰恰是怒江边上最富裕的一群,因为他们都是在河滩地,除了种地以外,还有其它的副业。比如养牛羊,民族文化的编织。"

然而,六库水电站坝址所在的小沙坝镇居民已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下离开山寨,搬入新村,无形中为受争议、被搁置的建坝计划扫清了移民的障碍。但是,离开山寨的农民对移民并不满意。

汪说,"我去年12月去的时候,当地老乡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把他们搬到当地的水田地里,原来水田是他们粮食的来源。农民过去家里都有很大的院子和果树和牲畜,但是搬到农民新村后房子很漂亮,但是没有院子,农民养畜是孩子上学、平常零花钱的来源,现在就没有了。"

果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保证政府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开发水电带来的收入用于造福当地社区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树坤教授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远非如此。" 基本上是外部集团有意来投资,投资以后把90%的利益又都带走了。为当地留下的10%又大部分作为地方行政开支,所以老百姓能得到的很少。"

刘树坤教授认为,当地要发展,但是在干流上建水电站绝不是唯一的选项。当然,以其他方式开发当地生态环境资源也需要能源,因此,他提出的折衷方案是,适度开发支流。刘树坤教授目前已将一份《保护怒江的紧急建议》递交给有关部门,希望请求政府慎重决策。汪永晨等环保人士也呼吁相关部门公开《怒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使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