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多数德国企业不打算离开中国

2024年1月25日

尽管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地缘政治的风险与日俱增,但最新一项民调显示,大多数德国企业并不愿意从中国撤出。

https://p.dw.com/p/4bgI4
Autoproduktion in China
图像来源: Hu Guolin/China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几年前,北京燕莎中心的停车场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德国车:宝马、奥迪,保时捷。而现如今,停车场上的中国电动车品牌越来越常见。《南德意志报》写道,这一景象很形象地反映了在华德企现在的处境。这篇题为《尽管处境艰难 多数德企仍选择留在中国》的文章写道:

"德国外贸商会的一些最新民调显示,每三家受访企业中,就有一家认为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还将持续一到三年。不过,五分之四的企业都认为,他们所在行业将在五年内实现增长。因此,尽管风险在不断增高,绝大多数德国企业仍选择留在中国。只有2%的企业已经撤离中国,而7%的企业正在考虑是否离开。

半数德国企业仍计划继续对华投资,这一比例同新冠疫情影响尚未消除的去年基本持平。而增加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企业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半数受访企业表示,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经或即将在几年之内拥有领先地位。这一点在汽车工业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去年九月,大约有560家企业参加了这一问卷调查。44%的受访企业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形势不佳、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氛围,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避险措施。其中包括增设替代性的供应链,开拓其他市场以及增加在中国的科研能力。但没有企业为类似于德俄贸易那样的硬脱钩进行了准备。"

德国联邦银行此前也警告称,同中国这一重要贸易伙伴进行"硬脱钩"暗藏着极大的风险。联邦银行表示,2022年,德国进口产品中有13%来自中国,其中包括电池及稀土这类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货源的前期产品:

"在德国加工行业,几乎每两家企业中就有一家直接或间接依赖来自中国的前期产品。接受德国联邦银行的问卷调查的80%以上的企业都表示,很难为来自中国的敏感前期产品找到替代。联邦银行也首次对金融行业的风险展开了调查。中国客户从德国银行借贷的金额并不算高,2022年底时大约只有360亿欧元,刨除银行及保险公司间相互借贷后,这相当于德国整个银行系统的借贷总额的1.25%。

但德中经济的密切联系却对德国银行系统构成了风险。一旦发生危机,如台海战争或房地产崩盘,都会对在华投入很多的德国企业造成冲击,从而也会使这些企业在德国的借贷陷入危险。例如,大众和巴斯夫等企业在中国都有巨额直接投资,而上述企业在德国银行的借贷金额则高达近2200亿欧元,这相当于一级资本的近42%。"

China Wirtschaft l Shanghai 2023 Auto Show l Volkswagen VW
”一旦发生台海危机或房地产崩盘,在华投入巨资的德国企业也会间接引发德国的银行危机。“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

《科隆城市报》也对德国外贸商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报道:

"根据这项问卷调查,德国企业抱怨他们在中国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缺乏法律层面上的安全感。一个被集中反映的问题是,涉及人事的数据是否可以带出境外,相关的规定非常缺乏透明度。德国在华商会主席希尔德布兰特表示:要想让外国企业增加在华投资,法律透明度必须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信任。

大约每五家企业中,就有一家表示,他们受到了不同于中国企业的对待。这一点在公共招标时相当频繁:53%受访企业认为,他们参与竞标时,因缺乏透明度以及中国竞标者受到优待而受到阻碍。"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