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十几万港人烛光纪念六四

2009年6月5日

2009年6月4日,香港市民在当地时间晚上20点自发走上街头,聚集在维多利亚公园,共同参加为纪念"六四"举行的万人烛光晚会。据香港警方公布的数据,当晚有6.8万人到场参加,活动组织方香港支民会公布的数字高达15万人。德国之声驻香港特约记者李华南为您介绍烛光晚会的现场情况。

https://p.dw.com/p/I3bm
资料图片:2006年的港人烛光纪念六四活动图像来源: PA/dpa

德国之声:李华南,你好!这是香港政权交接后港人第12次举行的烛光纪念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烛光晚会的纪念活动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李华南:今年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在首先的集体默哀之后,维多利亚公园内响起了赵紫阳的一段录音。这段录音是赵紫阳反思当年六四的一段讲话。因为往年主要是请王丹等在海外的学运领袖与会场连线。但是这次人们可以亲耳听到赵紫阳的声音。

另外,在美国的一位当年学运的领袖熊焱今天也成功入境香港,在会场上发表讲话。他说:"全球各地能够在香港有这么一块地方来进行六四悼念活动,他感到非常骄傲。他也感谢香港市民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来纪念六四。"此外,还有一位被香港拒绝入境后遣返回美国的当年的民运人士,他留下了一封书信在会议上也被朗读了。这是今天活动区别于以往的几个层面。

德国之声:现场的气氛如何,尤其是播放了赵紫阳的那段录音以后?

李华南:今天香港十分闷热,大会现场被围的水泄不通。维多利亚公园六个足球场都挤满了人。大家身着黑白两种颜色的T恤衫,手中都拿着蜡烛,他们有的带着孩子来的家庭每个人手中还有一朵小白花。在播放了赵紫阳的录音后,比较坦率的讲,香港本地市民都听不太懂录音里的内容,但是语言并不是问题,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当时那种肃穆的氛围。尤其是上周末《赵紫阳回忆录》在香港推出后,这更让香港人对中国的前总书记有所了解。

德国之声:我们知道,早在一个月前,北京政府就开始压制与"六四"有关的一切活动,从互联网封锁、到对异议人士的监控,相比内地,您觉得香港的此次活动是不是希望给北京政府压力,从而促使中国能尽早正视"六四"问题呢?

李华南:无论是会议的组织者还是当年经历过这场学生运动的人都希望这一天能来得越早越好。但是与此同时,善良的愿望不等于能够替代政治现实,更不能天真地以为我们一两次的行动就能达成目的。相反,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包括,当时六四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其实,我觉得与其从当年整个事件本身来看,还不如从中国100多年现代化的发展来看。

因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一直是步履维艰,尤其是政治现代化。从当年的洋务运动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后来的国共争斗。他们一直没有完成这个使命。其实这里边有很多深层的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

当然今天活动的组织者--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的负责人也表示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追究学生当年有没有错。"他的观点是,无论当年学生们有没有错,最后的处理方式一定是错误的。

所以,我觉得大家的"六四"情结主要是对当时中共的处理方式的不认同,这其实是造成今天很多人对"六四"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

采访记者:严严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