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這回可能所有人都站到了黨的身後

2008年5月22日

中國領導人和媒體在汶川地震救災中的表現繼續引起德語媒體的關注。「時代」周刊評論說:

https://p.dw.com/p/E4Ai
要救出每一個人圖片來源: AP

"這一回可能的確是所有中國人都站在了黨的身後。若果如此,這將是破天荒頭一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國內還有眾多在內戰中失利的國民黨的支持者;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運動時,黨的領導層處於分裂狀態;1989年,在學生鬧事期間,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反對這個黨。但在這個星期一(5月19日),中國為地震罹難者舉行了全國哀悼。這是人民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非已故領導人設立的哀悼日。這個巨大的國家似乎第一次實現了包括異議人士在內的13億人的團結一致。"

北京的反應速度比東京和華盛頓都快

"時代"周刊繼續寫道:"地震以來,中國媒體的報導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自由,國家運作之好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把政治領導人的身體力行作為衡量的標準,那麼,至少從這一點上看,北京的反應比東京和華盛頓迄今在發生類似災難時的反應要迅速得多。地震發生兩個半小時後,溫家寶總理就已經在飛往受災最重的城市都江堰的途中;1995年,日本海濱城市庫賓發生嚴重地震後,日本首相村山富士過了整整兩天才來到現場;2005年夏天,卡特琳娜颶風成災後,至美國總統布希來到奧爾良視察,用了更多的時間。而且,他最初只是飛經當地,根本沒有降落。相反,溫家寶卻是在餘震最危險的時刻在都江堰就地指揮救災。"

沒有搶劫,只有隨處可見的助人為樂

"時代"周刊認為,"中國社會在救災過程中顯示出了高度的文明。沒有搶劫,只有隨處可見的助人為樂。每個人都知道,外國也提供了幫助。…中國此前還從未在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時允許過外國救援人員入境。而這一次,即或有來自軍方的反對,他們(外國人)卻突然到處受人歡迎。"

"兩名土耳其記者在地震災區採訪。他們對直到上周末搜尋倖存者行動的規模仍絲毫未減驚訝不已。根據他們在土耳其地震救災中獲得的經驗,他們提醒說,不可能搶救所有人的生命,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比如,屍體會帶來瘟疫危險。但是,陪同他們的中國同行們卻另有看法。他們說,不能放棄尋找,要救出每一個人。他們在報導中的表現,猶如他們自己就是救援人員。他們隨著搶險隊爬上廢墟,將麥克風送到重傷員的嘴邊。他們採訪每一個倖存者。他們如此貼近事件本身,似乎是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彌補所有這些年來受到新聞檢查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