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花花公子開禁」原來是「出口轉內銷」

瞿曉 / 平心2008年1月11日

沒想到德國之聲中文網年終時發表的一篇報導在中國引發了那麼大的轟動效應,引發轟動的其實只是那篇報導結束語中的一句話:花花公子等西方報刊將在奧運期間的中國開放。幾十萬個中文網站引述了這條消息,廣大網民爭論激烈,官方媒體也對這個現象作出分析。卻幾乎沒人注意到,這條消息的來源是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德國之聲對此作了追蹤,始作蛹者卻又矢口否認。

https://p.dw.com/p/CoUh
截屏:中國日報12月14日那篇報導標題和奧運書報亭分佈圖圖片來源: China Daily

轟動

2007年12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廣播翻譯了德廣聯(ARD,德國公法廣播電視聯盟,德國之聲也是其中成員)駐北京記者發回的一篇報導,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加了個標題「實地報導北京奧運:『準備好了嗎』?」發表。

這篇報導後來為中國媒體分別轉載,一開始,新華網等用的還是類似的標題,後來,幾乎所有的標題都變成了「奧運期間『花花公子』等將准許出售」。一下子轟動起來,傳遍了中國網路,直到今天,這個潮還熱得很。記者在撰寫本報導時檢索了一下Google中國版(這裡進入的實際上是設在美國的簡體中文Google),輸入花花公子+奧運這兩個詞,檢索到的中文網路條目多達29萬多個。幾乎趕上了當初顧彬「中國當代文學垃圾論」的網路熱度。在百度上,「花花公子」這個概念卻似乎是被禁的概念,無法檢索。

中國環球時報最新的一篇報導說:「德國之聲電台網站披露的這一消息如『重磅炸彈』引發了國人的強烈關注。儘管北京奧組委對此消息進行了否認和澄清,但有關『該不該解禁花花公子』的投票在環球網第一話題仍吸引了上千網友的激烈討論,正、反兩方的投票數更是呈膠著狀態交替上升。」

探源

懷疑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了。先是美國僑報,後是中國的南方日報等詢問了有關機構。北京奧組委給予了否定的答覆。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總公司人員也對美國僑報表示,並未獲得上述消息。於是,許多中國國內的報導說:「 好在,幾乎所有網站在轉載內容時,都已註明其真正的原始來源:德國之聲電台網站。」終於發現註明出處的好處了(德國之聲還是有不少文章在中國國內被轉載引用時是不寫來源的)。

鑑於此,德國之聲記者詢問了德廣聯駐北京記者。這位女記者說,她是從德國世界報那兒看來的,而德國世界報等則是從中國日報那裡看來的。從中國日報的英語網站上,記者果然找到了這篇題為「Hold the press」的報導,由Cui Xiaohuo作於2007年12月14日。

Größer als Marylin
1994年2月花花公子封面人物:Anna Nicole Smith圖片來源: AP

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對中國日報說,在北京奧運期間,將由該公司主管奧運場館附近的9個書報亭,這是北京奧組委批准的。每個書報亭將提供100多種報刊,其中包括平時很難得到的紐約時報、新聞周刊、以第3頁無上裝女模特兒大圖片著稱的英國太陽報等。中圖副總經理梁建瑞對中國日報說:「我們將提供世界上銷售最好的大多數報刊。」梁建瑞也確實提到了「花花公子」,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的法律禁止花花公子,我們要服從這個法律。可是我們不能排除它首次(在中國)銷售的可能性,因為可能會有需求存在。」

中國日報還發表了一個分佈圖(見上方的截屏),標出了9個書報亭的位置,其中8個在北京,一個在青島。

德國「世界報」譯載中國日報的這一段時評論說:「毫無疑問,這個需求是會有的。」世界報的報導一開頭是這樣說的:「這本世界最著名的男人雜誌在中國已經被禁了5年了(50年?)。現在這個『腐朽透頂的美國資本主義』一度的標誌也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售了。」南德意志報也報導了此事。西方其它國家也有報導。

但是,無論是中國日報的報導,還是西方一些著名媒體的報導,都沒有引起中國公眾的注意,原因顯然是:它們用的不是中文。到德國之聲這篇報導中順帶提到此事,卻一下子轟動了。弄了半天,這條消息卻原來是「出口轉內銷」。

尋根

德國之聲北京特約記者於1月11日電話採訪了當事人梁建瑞先生,梁建瑞矢口否認自己對《China Daily》的記者說過「奧運期間《花花公子》將被准許出售」這樣的話:「我沒有對《中國日報》作出過這樣的表述。」,甚至對為什麼《China Daily》能在自己的報導中準確標示出北京和青島一共9個售賣點的準確方位,他也表示並不清楚,不過他承認《China Daily》的確對他做過一次採訪,至於《China Daily》在報導中究竟是怎麼寫的,為什麼會產生雙方口徑上的那麼大差異,他都不知道。

他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前些天盛傳的「奧運期間《花花公子》等雜誌將獲准出售」這一消息的源頭居然出自自己,而他到現在也還沒有看到當期的《China Daily》。至於《花花公子》奧運期間是否依然不可能在中國境內售賣這個問題,梁建瑞卻沒有從正面給與記者回答,他只是表示,要等看過《China Daily》的相關報導之後才能進一步接受採訪。

刨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出口轉內銷,而出口產品的製造者又否定的情況呢?按照《China Daily》的官方背景來看,該報記者不太可能編造這麼大一條假新聞,而隸屬於國家版權局下面的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沒有上級領導的指示,更不可能擅自對外公佈這一消息。是《China Daily》把採訪斷章取義,曲解了梁建瑞的原意,還是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在採訪中不慎走漏了不該向社會公眾公佈的消息?現在還是一個迷局。

回顧一下南德意志報報導此事時的一段話,似乎是有啟發的:「這屬於奧運會備忘錄中的內容,當初的雅典、雪梨和亞特蘭大也被要求在奧運會期間注意提供廣泛的新聞媒介。」美國僑報未被注意到的相關報導中也提到,「中圖公司一名工作人員透露,根據需求,在上述情況下,該公司主要負責將這些境外報刊送往指定銷售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在任何地方都買到這些報刊雜誌。」這位工作人員還透露,「目前英國太陽報可以通過訂閱方式滿足特定讀者的需求。」

再看一下中國日報上的那個示意圖,9個書報亭有6個在主場館附近,其中3個在奧運媒體村,各一個在新聞中心、奧運村和國際廣播中心,一個在未註册記者居住的賓館Huabei Hotel,青島那個也是在媒體中心。除了北京奧運綠地那個外,幾乎都在媒體和外國運動員才能去的地方。

再就是,為什麼在英文版的中國日報上發表這個消息,而中文媒體必須等待「轉內銷」的機會?顯然,這樣的新聞開放消息應該讓外國知道,但最好不要在在中國國內傳播。「轉內銷」是個意外。至於梁先生以「花花公子」為例,看來也是個不幸的意外。他自己也沒想到會這麼轟動,要不然他就換個例子了。

還有一個底,是中國媒體正在摸的,即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中國媒體對此大感興趣呢?光明網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大意是就此批判中國人的「窺視心理」,文中甚至用了「窺陰」這樣的概念。環球時報請一些專家談了看法。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認為,「對於花花公子的探討已經延伸到中國人對西方『性文化』能否接受的層面上了。「」中國公眾對性問題是具有二元性的。」政策是嚴厲高調的反對,民間態度是寬松的,甚至是隨意的。

中國日報那篇報導認為中國的這方面政策在走向寬松。但是,「色.戒」之被刪,「蘋果」之被禁,分明顯示的是嚴厲化。或者也是「二元」的:小打小鬧,民間吵吵,無大的所謂;凡是鬧大的,在中國就有危險了。現在「花花公子」炒大了,也許到奧運時,其它什麼都提供,偏偏就是不讓「花花公子」訪華。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