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何俊仁」與「喬布斯」

2011年10月9日

本周,香港媒體主要關注以下焦點: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宣佈參選香港特首,將對香港民主發展有積極貢獻;大陸獨立候選人處境艱難;從喬布斯去世想到香港科技發展的困境。

https://p.dw.com/p/12oBC
(資料圖片)喬布斯圖片來源: dapd

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本周終於表示將參加明年的香港特首選舉。對此,香港《明報》發表評論,題為《民主派落場比賽,特首選舉才有意義》。評論寫道:"特首選舉是小圈子選舉,民主派參選人勝出機會是零,雖然如此,民主派仍然應該派代表參選,泛民陣營要全力支持和動員輔選,以期在選舉中透過政策辯論,迫使建制派參選人承諾一些政策或提出政策主張,以收立此存照之效,經由公眾監察,提高政策質素;另外,民主派參選特首,不但形式上維持了多元參與,實質上也可以積累經驗,為2017年普選特首熱身。"

《明報》的評論繼續寫道:" 回顧過去4次特首選舉,一些情況甚有啟迪。首任特首選舉,後期有4人競逐,全屬建制陣營中人,加以中央較早時期即以種種方式,暗示董建華為屬意人選,故競逐氣氛不夠熱烈。2002年換屆,經中央大力操作,董建華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2005年,董建華辭職,在補選中,曾蔭權獲得714名選委提名,使參選的民主黨李永達連提名票也不夠,無緣競逐。2007年,公民黨梁家傑參選挑戰曾蔭權,被認為是歷來最具氣氛和實質的特首選舉,「曾梁對決」建立了一些新基準(benchmarks),例如電視辯論、參選人要走入群眾接觸市民、要發表詳盡而非宣言式政綱等,這是建制派和民主派對壘才出現的場面,說明選舉有競爭的重要。"

《明報》繼續寫道:"特首選舉是小圈子選舉,民主派之中,許多人都鄙棄,但是從「參與促使進步」的角度出發,期望民主派即使是陪跑,也要投入這次選舉,一方面為普選特首熱身,另外,從2007年「曾梁對決」所起到推進民主的作用,有目共睹,今次值得全力以赴,為民主事業再幹實事。而當年「曾梁對決」於民主進程的意義,已屬公論,下任特首選舉,不應該出現倒退情況。"

獨立參選道路艱難

 與此同時,在中國大陸內部,雖然距離真正民主還很遠,但一段時間以來卻出現不少的人大代表獨立參選人。《明報》本周發表報導,透露佛山維權農民勝出,但卻遭到監控。報導寫道:"廣東佛山市農民維權人士郭伙佳當選區鎮人大代表,成為全國首個成功當選的獨立參選人,但他當選後遭到嚴密監控,住家附近裝有訊號干擾器,令手機無法接通。他曾經代表三山村失地農民狀告地方政府。而佛山市另一獨立參選人李碧雲則被指「破壞選舉」,遭公安刑事拘留。"

 報導寫道:"郭伙佳房屋周圍被當局安置電波干擾器,令手機訊號遭徹底封鎖,也接不到手機短訊(SMS),前往探望者也受到阻嚇。……郭伙佳8月曾經狀告廣東省國土廳、南海國土局,指他承包的土地被南海區政府強行徵去,徵地前未與他及其他村民商量,亦未獲得逾半以上村民同意,案件雖然至今未審結,卻令他在當地民望頗高,一名67歲的選民周姨說,40多年「第一次感覺在選自己的代表」,「都說選舉黑,因為是假選舉,所以從來不投票,這次我就看看,那麼多人想選他,最後能不能把他給選出來!」"

《明報》本周還就此發表背景報導,題目是《層層可設卡,獨立參選難》。報導寫道:"今年是內地基層人大換屆選舉年,各地在9月至11月會陸續完成選舉,全國18歲以上、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無患精神病的公民有9億多,都可在居住地或工作地點登記做選民。……候選人可由政黨、企業或機構推薦,也可由合資格的10名選民聯名推薦。多數候選人是由機構推薦,這些代表被視為「官方指定候選人」。而無機構背景、由選民聯名推薦的候選人,被稱為「獨立參選人」,但當局為阻撓這些人當選,採取了多種方式,包括取消參選人和推薦人的選民資格、延遲公佈選民名單、阻止助選活動等。在廣州,所有獨立參選人都未能列入正式候選人名單。"

喬布斯去世與香港科技發展

本周全球關心的另一個重大新聞,是蘋果電腦創始人喬布斯的去世。香港《太陽報》發表評論,從喬布斯去世談到香港的科技創造力問題。評論寫道:"喬布斯以一人之力,對整個世界發揮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充分反映創新科技具有無比威力。……喬布斯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為人們帶來許多思考,對於香港人而言,最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的創新科技何時才能見到成果?實際上,香港的創新科技完全不成氣候,遑論取得成果。長期以來,港府目光短淺,懶於開拓,對發展創新科技口惠實不至,對經濟轉型坐而論道,以致香港來來去去都只能依賴金融及地產業,簡而言之,就是靠炒股炒樓。"

 評論寫道:"創新科技成為香港的弱項,也就難怪香港經濟轉型至今毫無寸進。……科大前校長朱經武曾經多次踢爆港府重視創新科技的假象,批評當局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的洪流是無情的,全球各地無不重視科研,爭奪科技人才,搶佔未來經濟發展的先機,香港再不急起直追,被邊緣化只是遲早的事。但願港府能從喬布斯現象得到某些啟示。"

摘編:李華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