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與中國蜜月期已過

Phillipp Bilsky2007年11月28日

最近,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往來十分密切。本月25日,法國總統薩科奇開始訪問中國。27日,歐洲央行行長、歐盟經濟與貨幣專員與歐元區財長會議輪值主席先行來華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政府施壓。28日,第十屆中國與歐盟峰會將在北京舉行。中歐雙方除了貿易上存在摩擦之外,在政治方面,歐盟對中國也頗有微辭。本台記者就此採訪了德國政治與科學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瓦柯爾女士。

https://p.dw.com/p/CTsF
關係其實已經不「和諧」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國人抱怨歐盟現在對中國的批評比以前要直接,他們說,現在歐盟在對華政策上正向批評中國的方向轉變。這首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瓦柯爾:我們可以這麼說,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蜜月期已經結束了。雙方關係最好的時候是2003年。當時歐盟理事會秘書長索拉納將中國列入歐盟致力於與其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國家名單之中。當時中歐雙方之間沒有任何不和諧的氣氛。此後在經濟和政治方面許多領域中,歐盟對中國持越來越多的批評意見。當然,這與雙方的合作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強化有關。顯而易見,接觸越多,產生摩擦的可能性就越大。我認為,歐盟低估了中國的發展速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或許頗有些幼稚的相信,隨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改革開放,中國在政治上也會越來越接近西方的民主體制。但這並沒有發生。中國仍然堅持一黨專政的制度,也不願做出改變。因此,歐盟內部對中國出現了一些批評的聲音。

德國之聲:您認為歐盟的這一轉變是否與歐盟國家領導人的更迭有關係?例如法國總統薩科奇,德国总理梅克爾。

瓦柯爾:薩科奇的政策如何,目前我們還無法下定論。薩科奇11月25日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此行之後,我們才能看出他與其前任希拉克相比,對中國是否更多的持批評態度。希拉克非常重視也堅決支持發展與中國的關系。至於梅克爾總理,她當然也已經強調要延續德國的對華政策,但比如她在出訪中國期間,與民間組織和記者代表舉行了會晤。對中國的批評,以前都是在雙方的不公開會談中進行的,但梅克爾在公開場合發表了批評意見。這當然與領導人的執政風格有關。但她的這些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歐盟內部的對華政策傾向。歐盟以前一直將中國當作市場和投資地點。但現在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活躍,而經濟發展的速度之快也超出了歐盟的預計。

德國之聲:歐盟批評中國的另一點是關於中國與非洲的一些獨裁政權合作,例如與蘇丹。您認為歐盟的這一批評是否有道理?

瓦柯爾:中國對此做出的解釋是:首先,中國幾乎與所有的非洲國家都有合作,除了大概四個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的國家以外。也就是說,中國並不僅僅是與那些不受西方歡迎的國家合作,例如苏丹和辛巴威。第二,中國在發展的先後順序問題上與西方國家持不同看法。中國認為,這些國家最需要的是發展經濟,然後才是實現法制、良好的政府管理以及解決人權問題。與消除貧困、發展經濟相比,這些都是次要的問題。而西方國家認為,良好的政府管理、法制與經濟發展是相互關聯的。

西方國家因此指責中國在向這些非洲國家提供貸款時沒有要求任何政治上的附加條件。在蘇丹問題上,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在蘇丹投資的國家。印度也在蘇丹進行了投資。馬拉西亞在蘇丹也有自己的原油公司。所以,並不是中國只與那些所謂的「邪惡國家」結成聯盟,而是因為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開始在非洲投資的時間很晚,許多非洲國家已經有了來自西方國家原油領域的投資者。對中國來說,剩餘的投資空間很小,選擇很少。

因此,中國的投資並非必須受到指責。而西方在這一問題上也往往持雙重標準。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必須逐漸意識到,在一個國家投資時,該國的政治情況並非毫無關係。例如在衣索比亞等一些非洲國家,中國的工程師被綁架或者中國人成為襲擊的犧牲品。要認識到這一點,中國還需要時間。西方國家有時也經常為了我們認為所謂更高的利益而置價值標準於不顧。

德國之聲:歐盟內部國家的利益其實也有分歧。因此,歐盟究竟有沒有共同的對華政策呢?

瓦柯爾:這正是問題所在。我們無法宣稱歐盟有統一的對華政策。例如在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我們看到,歐盟內部持不同的意見。而在經濟上,儘管布魯塞爾歐盟理事會負責制定貿易方面的政策,但歐盟各國家在對華貿易中也是競爭對手。各國之間存在意見分歧不一定完全是壞事。但是在某些問題上,例如台灣問題,歐盟應當考慮是否確定一個始終堅持的立場。這方面的努力,歐盟近年來才剛剛開始。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