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20708 Forschung Bergregionen

Cajo Kutzbach2008年8月3日

不久前,一個來自亞洲的旅遊團隊引起了施瓦本地區一些小城居民的好奇,因為他們並不像普通的遊客那樣把目光集中在古老美麗的建築上,而是在農田和樹林裡轉來轉去。其實,這是一些來自東亞山地國家的科學家,在斯圖加特大學科研工作者的向導下進行參觀,瞭解德國在過去曾經犯的錯誤,以避免再走彎路。

https://p.dw.com/p/EnyR
風景怡人的施瓦本哈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八年來, "東南亞山區可持續性土地使用和農村發展" 564號特別研究項目一直致力於為泰國和越南高山地帶找到合理的土地使用方法,以保證那裡的居民在未來能避免因使用不當而造成耕地面積流失。不久前,來自東南亞的科學家到斯圖加特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土壤學家卡爾-施塔爾教授帶著他們到附近的施瓦本森林和施瓦本汝拉山岩溶地帶進行參觀考察。„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讓東南亞不要重複我們曾經犯過的錯誤,比如說過度砍伐樹木,或是緊挨著山坡種植作物。但令人驚訝的是,出現這種土地使用不當的情況往往都是因為急於求成,或者是迫於生存的壓力。"

施瓦本地區也被這種問題困擾了幾個世紀。為了填飽肚子,人們不得不伐木造田,而這些森林原本都是可以保護土地免受風沙和雨水侵蝕的。„農業生產造成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水土流失。這是東南亞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而施瓦本地區在歷史上也曾經被這個問題所困擾,而且水土流失給這裡造成的危害到今天還能看見。"

卡爾-施塔爾教授認為,沒有理由看不起第三世界,因為德國也常常不懂得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他說:„比如說,2002年,我們在雷姆施塔爾就遇到了一次重大洪澇災害,在那之後我們才開始採取相應的措施。這其實和第三世界常常出現的情況沒有什麼分別。德國唯一的優勢就是有財政緩沖機制,這樣農民的損失就不會太大。"

修建堤壩不僅耗資巨大,同時也會失去山谷地帶很多珍貴的耕地。假如土地遭受風沙和雨水的侵襲,不僅泥土會被沖刷流失,其中的肥料和農藥成分也會被一同帶走。„在過去的幾十年,或者說在整個20世紀,我們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太多了。其中有重金屬元素,還有大量農藥,這些都很難分解。這些化學製劑的殘留物質帶來的危害至今都沒有消失。"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德國也並沒有完全落實。而泰國和越南就可以吸取德國在這方面的教訓。卡爾-施塔爾教授說:„雖然我們的氣候不同,但是在社會、農民和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的原則方面,我們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

此外,東南亞地區富饒的低地和貧瘠的山區居民之間的關係和歐洲的情況也有一定的可比性。一方面,人們抱怨山區裡流出的水不再清澈見底,而另一方面,山區的農民又被逼到了絕路上:„這些山地農民通常都是從外面遷徙過來的少數民族,人們常常不把他們當作真正的公民。因此,這些人常常得不到土地,只好年復一年艱難地為生存拚搏。雪上加霜的是,他們接受的教育也不好。"

在一定程度上,"東南亞山區可持續性土地使用" 特別研究項目和歐共體山區農業研究項目有相似之處,因為它們的目標都是要給經濟實力薄弱的山區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但是有一點是新的:„我們在試圖把農業生產的不同環節,比如作物種植、水分平衡、氣候和技術干預連接起來,組成一個整體模塊。這種一體化的模塊式體系在中歐還非常少見,因為它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

卡爾-施塔爾教授描述的這個藍圖,同時也代表了農業研究的未來,或者說,是農業土地資源利用研究的發展方向,這種模塊式的體系將在不摧毀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幫助山區居民脫離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