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新鮮事物:商業性幼兒園 爭議紛紛

Anne Herrberg2008年7月7日

德國幼兒園絕大部分要麼是公立,要麼是慈善機構開辦,但數量遠遠供不應求。那麼應該發展專營幼兒園的私營企業,彌補這一缺口嗎?德國社會對此爭議很大。一方說:危險;一方說:此路必行。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EXto
波昂的英語幼兒園(www.englischer-kindergarten.de)圖片來源: www.englischer-kindergarten.de

據瓦勒爾(Jelena Wahler)介紹,她女兒原來在幼兒園"很不開心,很感無聊"。那時,他們一家剛從美國回來。女兒習慣了美國幼兒園,學這學那的,覺得在德國幼兒園沒意思。父母也有同感,覺得德國幼兒園"只是收存 "兒童,不對兒童進行啟蒙開智教育。

有了第二個孩子以後,本行是機械製造、雙雙碩士畢業的瓦勒爾夫婦決定自己在斯圖加特創建一個育嬰園,後來又添了個幼兒園。這是2006年的事了。如今,他們的"夫妻店"已發展成為"Little Giants"(小巨人)企業--德國第一傢俬營連鎖幼兒園。他們計劃三年內在全德各地成立50所幼兒園,感興趣者現在就已絡繹不絕。"Little Giants"開發了一套周密細致的經營計劃,目標明確:每班人數不多、各班聯合做項目、只聘用資質良好的幼教老師,甚至還有英語幼教。

兒童不是商品

盡早教育兒童,啟蒙開智,也是德國政府《兒童促進法》草案的宗旨。德國社會目前就該法律草案展開了激烈討論,內容涉及的恰恰是將來應該如何對待像"Little Giants"這樣的私營托兒服務供應商。商業性幼兒園應該也像公益性幼兒園一樣享受國家補貼嗎?對瓦勒爾來說,這不僅是降低收費標準的重要一步。畢竟,他們每月要向家長收取1000歐元托兒費。對工薪階層來說,這個數目很高。但一些家長因別無選擇,也只好咬牙承擔。因此,斯圖加特一位父親就認為,國家絕對有必要鼓勵發展私營幼兒園,否則無法達到政府為自己制定的新增75萬個幼兒園位置的目標。

德國教會和工會卻對此表示反對。德國教育與科學工會(GEW)的埃貝克(Bernhard Eibeck)表示:"兒童教育不是可以拿來做生意的商品。"他擔心一旦該法律出台,一堵保護牆便可能倒塌,下列情況便可能出現,即國家推托其關照義務,德國幼兒託管品質完全受市場規則左右,這樣等於是為全球運作的幼兒園集團公司及其"廉價幼兒園"打開大門。

股票下跌,幼兒園也朝不保夕?

例如澳洲。那裡,企業家格羅夫斯(Eddy Groves)憑借其上市的幼兒園集團公司"ABC-Learning"(ABC教育集團)成為澳洲最富有的人,其業務擴大到加拿大、英國、美國還有中國等許多國家,直到2008年其股票大幅下跌。成千上萬的家長到今天都還心中無數,不知孩子所去的幼兒園會不會突然關門,若關門不知該把孩子往哪裡送,因為澳洲几乎沒有什麼公益性幼兒園了。英國今天已有85%的幼兒是由私營機構照管的。東倫敦大學早期教育學教授佩恩(Helen Penn)女士經過觀察研究得出結論:私營幼兒園的品質往往欠佳,社會責任心不強。

德國教育及社會經濟學研究所(FIBS)所長多門(Dieter Dohmen)則提醒人們在幼兒園問題上拋除"非公立則不好"的片面看法。他表示,不容置疑的是,恰恰在關照老弱病殘、在教育方面,人們不應受股市、受短期贏利目的所控制。然而,恰恰在德國,"非常糟糕的"公益性機構也比比皆是。因此,多門原則上贊成展開競爭,包括和私營機構的競爭,但必須是"公正的競爭"。在他看來,目前的討論有些離題。他認為,關鍵問題不在私營還是公益,"關鍵問題是品質檢驗"。他問道,德國為什麼不參照機動車輛定期接受技術檢查的做法,也對幼兒園實行三年一檢查、合格者發證的制度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