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Schweigeminute» von Siegfried Lenz - Mehr als eine Liebesnovelle

責任編輯: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5月8日

前幾天剛說是李敖到老了推出一部色情小說。竟如此巧合,周四(5月8日),82歲高齡的德國著名作家西格弗裡德.倫茨(又譯齊格飛.藍茨)中篇小說《默哀一分鐘》在德國上市。而這是這位作家首次呈現給讀者一部愛情小說。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DwWi
老作家倫茨圖片來源: dpa

倫茨(Siegfried Lenz)是德國戰後文學巨匠之一,其作品題材如1968年出版的成名作《德語課》、1978年出版的《故鄉博物館》等均與歷史負罪、與因戰爭被逐家園的心靈創傷有關,愛情題材一直是他避而遠之的。但今天上市的篇幅不長、發行量不低的倫茨新作《默哀一分鐘》(Schweigeminute)講的卻是一曲愛情故事,發生在一位年方18歲的中學生和其30來歲的英語女教師之間的愛情故事。時間背景還是德國馬克時代,大約是上個世紀70年代,地點在德國最北部的石荷州。

這個愛情故事傷感動人,原因並不僅僅在於它尚未真正開始即以不幸告終的結局,而更多地是因為那回憶中的點滴細節。在學校為遇難的女主人公施特拉舉辦的追悼會上,男主人公克里斯蒂安回想著他們的愛情是怎樣發展的:回想他們倆兒是怎樣互相被對方深深吸引而慢慢走近的--先是在海濱歡慶活動上羞澀相談、後來潛在水下緊緊相抱、再後來在海邊松林中做愛;回想當天氣突然變壞、他們被困在鳥島草棚時,他怎樣用雨水為她燒菊花茶;回想他心中怎樣升起和施特拉共度一生的願望和決心……最後,是施特拉怎樣因狂風暴雨、小船失事而喪失年輕的生命。

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很容易被寫成一個情意綿綿的俗氣小說,或滿足讀者偷窺欲的文字。但倫茨的作品全然不同。倫茨,這位針貶時弊、筆鋒犀利的文學大師,又在這部新作中融入多個主題。一個是有關存在的根本哲理,即感情是不可控制的,陷入愛河的戀人--在這部小說中甚至是陷入被禁的師生之戀的戀人--對可能到來的一切無能為力。另一個不斷出現的主題是生氣勃勃的青春時期與舉步維艱的老年時期之間的反差。

Siegfried Lenz mit seiner Frau Liselotte
Siegfried Lenz和他的夫人Liselotte圖片來源: dpa

倫茨以時而輕鬆幽默、時而充滿戲劇性的筆觸描寫了故事中出現的老人:一位年長的觀鳥員,因風濕病劃不動船而不得不找人來拖船,拖行時被通風病折磨得再也伸不直的手指緊緊地握著煙斗;施特拉的父親,施特拉為他端上麵包食物,看著他"吃飯的模樣。吃得好快,老年的飢餓或甚至可以說是老年的貪婪顯而易見"。另一番描述也很具象徵意義:"幾位老人坐在拆回來待上新漆的航海路標上,少言寡語,審視著海濱歡慶活動的準備工作,大概回憶起往日的那些歡慶活動。沒一個人回應我的問候。"倫茨讓年輕的克里斯蒂安以第一人稱這樣說道。而另一方面,倫茨又滔滔不絕地描述年輕人在水中興高采烈、如同海豚般在水下翻滾、尋找硬幣的矯健身影。

誰如果試圖在倫茨已出版的合計20卷的作品全集中尋找有關性的描述,誰將會空手而歸。但在這部新小說的部分段落中,倫茨卻以溫柔情愛的文字描繪了18歲少年的感情世界:"一種騷動不安、在我的想像中開始越來越強烈的渴求,促使我撫摸她。我一邊愛撫她的大腿,一邊尋找她的目光。我們的臉挨得這麼近,我都能感覺到她的呼吸。"

克里斯蒂安和施特拉之間的愛情好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倫茨並沒有探究男女關係的喜怒哀樂、也沒有長篇大論的對話。這部小說完全是從克里斯蒂安以及他對施特拉所懷感情的視角寫就的,描述的是他的成長過程。至於女教師施特拉為什麼愛上學生克里斯蒂安,小說描述則相對而言比較從簡。倫茨也沒有把兩人的愛情作為社會醜聞來構思,而是將其作為比喻,比喻含苞待放的生命,及其可能面臨的威脅。

小說形式為倫茨提供了盡意發揮其語言大師才能的機會。他對天氣、對大海、對波浪的深具象徵意義的描繪,他對人物的細致刻畫,均令人愛不釋手。為了盡可能準確地描述主人公的一情一感,戰後曾為英軍做過助理翻譯的倫茨在小說中不斷使用英文詞句,施特拉寄給克里斯蒂安的最後一封信只有一句英文:"Love, Christian, is a warm bearing wave."(愛,克里斯蒂安,是一個溫暖的、可以托起你的波浪。)看上去,病患多年、兩年前喪妻的倫茨似乎想通過這部小說至少在記憶中再現青春時光。這份憂傷,倫茨的許多忠實讀者是很願意與他分擔的。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