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以關係:不尋常的正常化

Nina Werkhäuser2008年5月4日

猶太人遭大屠殺之後,德以關係正常化不可思議。儘管開始很難,但是兩國現在已經建立起了友好團結的關係。

https://p.dw.com/p/DjnO
圖片來源: AP/DW

2005年,德國和以色列已經建立了40年的外交關係之際,德國聯邦總統霍斯特‧克勒在以色列議會的演講中說:"德國和以色列之間不可能出現正常化。"猶太人大屠殺之後的十年這種關係不可能正常化的感覺還更強烈一些。年輕的德國從誕生之日起就背上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的沉重道德包袱。

經歷了這麼大規模的屠殺之後,人們都覺得的德以兩國和解是荒謬可笑的。兩國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康拉德‧艾德諾做聯邦總理執政期對以色列進行經濟賠償。從1952起,德國聯邦政府向以色列撥款34.5億馬克,按照艾德諾的話說:"這麼做的目的是, 減輕心中的痛苦,淨化心靈。"

可以握手嗎?

經濟賠償在以色列本國備受爭議,因為錢什麼都彌補不了。對以色列人來說,他們更本不可能再和德國人握手。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理大衛‧本‧古裡安卻比較例外,他在1960年的時候在紐約和艾德諾見面,會面非常友好。古裡安認為:德國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納粹德國。他說:"我們雖然不能忘記歷史,但是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他的這種對德國的和解態度在國內受到了尖銳的批評, 艾德諾也由於其親近以色列的舉動受到了阿拉伯國家施加的壓力。

"有點早"

1965年,戰爭20年之後,聯邦德國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德國駐以色列的第一任大使羅爾夫‧保羅斯(Rolf Pauls)覺得1965年建交"有點早",他當時到達以色列時遭到了抗議。

兩個國家在小心翼翼地摸索著靠近。兩國公民之間的接觸已經形成一個網,這種民間接觸也幫助兩國關係順利渡過一些危機。以色列很看重的是,德國在艱難的時刻能夠表現得和以色列團結一心,比如說在以色列對阿拉伯鄰國發動戰爭時。

德國也時時刻刻滿足了以色列的這個團結的願望--以色列已經建國60年後也沒有變。"德國對於保護以色列國的存在以及捍衛其存在的權利有著特殊的義務。"德國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這樣說,而且將這點看作是德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支柱。

失語

德國的這種態度導致聯邦政府在評判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時有失偏頗。儘管兩國關係已經相對正常,但是兩國總有一些話是不能說的。從聯邦總統那句"德以兩國的關係不可能正常化"話中已經透露出這種訊息。在以色列議員做德語的演講-即使在2008年也不是所有的議員都願意聽。但時當梅克爾總理在慶祝以色列建國60年之際在以色列議院的演講中保證:"德國永遠不會撇下以色列。"時,還是得到了大部分議員的長久友好的掌聲。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