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家稱:中國不會改變非洲投資戰略

2011年3月3日

中國從混亂中的利比亞大舉撤僑,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與此同時,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的大量經濟損失,也引發疑問:中國是否應改變在不穩定的非洲國家投資這一戰略?

https://p.dw.com/p/R5m6
中國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個建築工地圖片來源: AP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3月2日宣佈,在利比亞176億元人民幣的工程暫停或中止,未來無法確定。中國鐵建公司公告稱,在利比亞的價值42億美元的工程暫停或中止。此前,中國商務部宣佈,中國共75家企業在利比亞投資合作,項目50個,人員36000餘人,這些中國企業遭受大量直接經濟損失,包括被搶、砸和燒毀的車輛、施工機具、材料、辦公設備及現金等。

北京大學中東研究主任王鎖勞向美聯社表示,中國在利比亞共簽訂130億歐元的合同。他說,中資企業的損失究竟有多大,目前難以估量。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主任賀文平表示,中國此次在北非遭受的經濟損失仍在評估之中。而不僅僅是中國,所有在利比亞投資的國家都會遭受損失。「我們知道像孟加拉國南亞很多國家在利比亞的務工人數遠遠超過中國,利比亞有150萬外來工人,中國只佔3萬人左右。」

儘管如此,賀文平認為中國在利比亞遭受的損失並不能對中國以後在非洲的整體經貿活動以及相關戰略構成根本性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受原材料需求驅動」

英國的風險咨詢機構Risk Resolution Group專家威廉姆森(Hugo Williamson)也持相同態度。他認為,總體來看,中國在中長期不會改變非洲投資戰略。「全球許多資源存在於潛在不穩定的國家。中國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原材料、自然資源和糧食的需求。我認為,中國最終會採取政策取悅利比亞的新領導層,比如,中國現在就已開始與聯合國一道制裁利比亞。不過,中國也必須保持微妙的平衡,因為其本國的人權紀錄並非無可指摘。中國在公開批評利比亞的同時,也在本國試圖控制國民,防止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運動傳到中國。」

位於華盛頓的私立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Washington)的布羅蒂格姆(Deborah Brautigam)博士則認為,中國的非洲政策並非在不穩定國家投資,而是在所有的地方投資。「我不認為中國會改變戰略。中國在各處都有投資。如果一個投資地點政治不穩定,中國只好撤僑,就像在利比亞一樣。中國在利比亞有巨大的建設和石油投資,工人眾多。但西方國家也在利比亞有工作人員,也在派船接回本國國民。」

布羅蒂格姆認為,中國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相當低調,無論利比亞未來由誰執政,中國都能夠繼續在該國投資。

「中國在非洲投資謹慎」

布羅蒂格姆認為,中國對於在不穩定國家投資,也非常謹慎。「比如幾內亞發生騷亂後,中國從該國撤僑。如果一個國家政治不穩定,中國會觀望。又比如在辛巴威,中國一個大項目的簽署用了5年時間。所以,中國並不是不加考慮。而且中國在辛巴威的投資很少。」

布羅蒂格姆同時指出,那種認為中國只能在西方『剩下來』的非洲國家投資的說法,也是不符合事實的。「中國也在『好』的國家投資。觀察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投資模式會發現,他們最大的一筆投資是在南非,中國在南非十分活躍。中國也在毛裡求斯、博茨瓦納、加納投資。這些都是執政良好的國家。唯一一個符合這一說法的案例是蘇丹。西方國家離開蘇丹後,中國作為該國長期的夥伴,留了下來,接手了西方國家留下來的資產。但其它國家都不是這樣,辛巴威也不是,那裡有很多國家的企業投資。」

賀文平教授也同意這一說法,並加以補充。她指出,在蘇丹繼續投資的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印度、馬拉西亞以及其他國家也在此開展與能源開采相關的活動。但中資企業此次在北非遭受巨額損失的事實具有參考借鑑意義。中國企業對在以後的投資行為中,會更多的加入對當地政治穩定性,以及政局發展走向方面的風險評估因素。但這其中也有許多不確定性。她說:「比如利比亞、埃及、突尼斯這些國家,在過去都被認為是比較穩定,政局相對穩定的國家。甚至一些歐美的研究學者也沒有預測到,像利比亞埃及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局面。」

作者:苗子/任琛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