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nterview mit Stenzel, Botschafter A.D. in China

採訪記者:馮海音2008年5月2日

施丹澤博士是德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他此前曾擔任過德國駐華大使。前不久,施丹澤在波昂接受了德國之聲記者的採訪。

https://p.dw.com/p/DsJ4
奧運火炬終於到了香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問:施丹澤博士,在西方出現一系列親西藏的示威活動之後,中國的國內氣氛出現急劇的變化,一些原本親西方的人士,因失望而將矛頭指向西方,西方媒體更是從總體上遭到口誅筆伐,中國指責他們在西藏問題的報導上有失公允。有人稱,西方試圖瓦解中國,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的發展壯大。您同中國人的接觸中,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答:我不喜歡您這種先入為主的說法,我不認為,反西方情緒已經成了中國的主流思想。大概十天前,我剛剛去過中國,事前我已經瞭解到,中國網際網路上和報紙上充滿了反西方的內容。但是,現實生活中我絲毫感覺不到群情激憤或者是反西方的情緒。顯然,是有一些人在網際網路上發表了非常激進的思想。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我發現,有些人總是傾向於在網際網路上發表激進的言論。因此您不應當根據網際網路上的這些激進言論,就作出泛泛的結論。總之,我在中國沒有感受到這種反西方情緒。

問: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在德國媒體中,大多數有關中國的報導都是負面的。似乎中國應當對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負責,比如汽油漲價,牛奶漲價,比如,中國搶走了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等等。那麼,您認為,中國在德國媒體中形象不佳的原因何在呢?

答:你作為德國媒體的一員,卻對德國媒體進行如此激烈的抨擊,讓我實在感到難以理解。我經常關注德語媒體,這其中主要是報刊,而不包括電子媒體。我認為德語報刊對中國的報導是包容萬象的,即有對中國的嚴厲批評,也有對中國問題的反思。當然,中國的崛起,給德國經濟造成了一些衝擊,對這些問題應當開展深入的分析。而且,也要分析中國崛起,給德國帶來的經濟上的好處,比如,沒有中國的崛起,我們就不可能有這麼廉價的DVD播放機。毋庸置疑,來自中國的競爭給德國就業市場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無論是從德中關係發展,還是世界經濟層面上來看,這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

問:去年秋季,基民盟議會黨團代表團曾推出一份針對亞洲國家關係得戰略報告書。這份報告書中稱,德國的對外關係是以價值觀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德國只可能同那些奉行同樣的價值觀的國家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德國外交部也奉行這樣的外交戰略嗎?

答:當然,我們同那些和有著同樣價值觀的國家交往起來更容易一些。比如,這也是我們對美國關係的基礎。基民盟基社盟提交的這份外交戰略報告書是對亞洲各國崛起作出的回應,並不是只針對中國的。亞洲即將成為新的經濟乃至政治中心,我們對此必須做好準備,因此,基民盟基社盟提交的這份報告書是非常及時的。

問: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去年同德國總理梅克爾會面,曾引發德中關係的緊張化。今年五月中旬,達賴喇嘛將再度來訪,屆時,德國政府高級官員會同達賴喇嘛會晤嗎?

答:目前,我還不瞭解相關的情況。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