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老化之日就是輸給印度之時

2011年5月26日

波昂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埃裡希•威德(Erich Weede)在《法蘭克福匯報》撰文,探討印度的經濟增長是否會在今後20年超過中國這一問題,認為只要對這兩個大國有所瞭解,都會給予否定的回答,然而人口老化將是中國輸給印度的關鍵。

https://p.dw.com/p/11OK3
Elderly Chinese people look as they visit the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China Thursday, April 28, 2011. China's population is aging rapidly and half the people now live in cities, the government said Thursday. The data from a national census carried out late last year will fuel debate about whether China should continue with its "one-child" policy, experts said. (AP Photo/Andy Wong)
圖片來源: AP

作者認為,在比較中國和印度時,要尋找印度的"潛在優勢","有4個因素值得考慮:英國的法制遺產、民主、英語和較好的人口發展。"

民主法制並不能直接造就增長

文章寫道:"有保障的產權和獨立司法,簡稱法治國家,被視作良好的經濟發展的制度前提。印度在原則上比中國更有優勢,然而只是原則上而已。這兩個亞洲國家都存在著頑固的腐敗問題。印度的法院在判決時常常如此緩慢,以至於有司法不作為之嫌。政治影響似乎不僅在中國,而且也在印度提供一種'法律保護'--即保護某些人不受法律追究。所以,印度的新聞自由只是一個潛在的優勢。對於濫用權力,在印度雖然可以比在中國更自由地公開討論,但是印度的政治和行政並未因此更廉潔。

"民主既不應該被看作增長的馬達,也不應該看作增長的剎車。計量經濟學研究表明,民主和專制在增長速度上沒有明顯的差別。也許民主和專制之間在增長前景上的差別根本就不在於平均值,而在於變量:民主傾向於以一般的速度與世界經濟相接近地增長,而專制則會遠遠低於或者遠遠高於中間值。中國的經濟史就是證明,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比世界經濟更緩慢。在所謂的'大躍進'中,農業生產合作社過渡到龐大的人民公社,用農村小高爐推動工業化,在這一過程中,據較早的研究有超過3000萬人餓死,按照新的研究甚至超過4000萬人。"

作者認為,"在鄧小平及其繼任者的領導下,中國自1979年以來經歷了一個經濟奇跡。在獨裁體制中,一切都取決於領導人的品質。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國人度過一段可怕的時光,自鄧小平以來,中國的政府在經濟政策上運氣更好些。領導人在經濟上有能力,不再耽於烏托邦,但是,中國的'一連串好運'還能持續多久呢?"

印度握有人口增長的王牌

作者指出:"印度的王牌是其年輕而且不斷增長的人口。在中國,人口快速老化,雖然計劃生育政策沒有導致婦女只生一個孩子,但是中國的出生率接近德國人,即每個婦女大約1.3個孩子。計劃生育政策可以被看作計劃經濟最後的'苦果'。奇怪的是中共政權仍然不願放棄,中國的人口在20年之後將會比全世界整體上都更老。中國人在像老化的歐洲和日本一樣富有之前,就已經老矣。由於男女比例失衡,老化問題就更加激化,大約8000萬中國男子將找不到伴侶建立家庭。"

文章還寫道,"中國的產權如此不可靠,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令人驚異。或許爭取投資的競爭迫使中國的地方政府和省政府以行動表明,似乎他們願意尊重生產資本的私人佔有。但這就可以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沒有產權保障之間的矛盾了嗎?……"

作者斷言,"在今後20年,印度沒有機會明顯地減少與中國的差距。只有中國變老了,印度的時機才會到來。"

編譯:林泉

責編:葉宣

(以上內容摘自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