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數據讓人困惑

2011年12月13日

中國經濟在萎縮還是增長?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的數據讓西方專家困惑,因為它往往不真實,難以作為評估中國經濟風險的依據。數據粉飾在中國有傳統,地方政府也喜歡虛報成績,造成地方與中央的統計數據不一致。

https://p.dw.com/p/13RaW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2.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經濟數據不實,西方專家困惑

《德國金融時報》12月12日認為,由於歐美經濟不景氣,人們將世界經濟的希望寄託於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中國經濟也就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決定意義","問題只是,那裡的數據有時呈現謎團,讓人捉摸不透。"該報寫道:

"這就難以估計中國經濟目前的巨大風險。房地產市場的危險膨脹,省政府的債台高築,基礎設施泡沫以及不良貸款,種種奇聞頻繁增多。個別經濟學家已經警告大崩潰,儘管大滑坡的預言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迅速增長。

迄今為止,這些預言沒有應驗。觀察家們試圖更好地估計局勢,在觀察官方數據時卻月復一月地在迷霧中摸索。"

該報舉例說,中國官方公佈的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德國商業銀行駐倫敦新興市場研究主管甘斯克(Michael Ganske)則認為實際上大約6%,因為個別經濟領域沒有算進去。此外,央行公佈地方政府無法償還的債務為13%,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個估計過低,瑞銀(UBS)經濟學家王濤估計在20到30%之間。中國的經濟數據不能成為"真正的專家數據","這並非個別例子"。"大部分經濟數據只在與上一年同期相比,而不像西方通行的那樣在與上月相比較,因此很少說明最新發展趨勢。"

該報指出,"一些數據的獲得速度也值得注意。比如產量的數字在下一個月的開頭幾天就已經有了,對一個規模像洲一樣大的國家,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國內生產總值也類似。甘斯克(Michael Ganske)說,'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中國還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很多數據就在中央。'其他觀察家則認為是粗略估計甚或是人為操控的結果。"

數據粉飾是中國的傳統

該報寫道,"數據粉飾在中國有一定的傳統,早在毛澤東的革命時代,地方幹部就用假統計保護自己,以免觸怒'偉大導師'。歉收被隱瞞,上報的是幻想的數字。當數百萬人被餓死,毛搞'大躍進',大煉鋼鐵的後果才暴露出來。農業公社遵照毛的指示融化鐵器,包括飯鍋,而田裡的莊稼卻爛掉。

"無論如何,數據問題如今被公開提及。近年來,官方媒體也報導,地方的經濟數據總和高於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官方報紙報導,去年各省2010年上半年的數據超過國家公佈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總量整整1.5兆元(1680已歐元)。就連官方通訊社新華社都將這個差異公開評價為'地方政府虛假上報的跡象'。"

該報指出,"為了計算全國的GDP,要求各省統計提交國家統計局校正,多年來數據就不一致。專家們認為,很多數字被人為膨脹。主要是一個不成文法負有責任,即提拔幹部是根據其主管行政區的經濟業績。所以,各省都喜歡誇大數字加以美化。

編譯:林泉

責編: 樂然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