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黃金周與德國的空城計

亞思明2006年9月30日

這個周末,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開始集體休假。「十一」國慶節帶動獨具中國特色的長假制度——「黃金周」駛入第八個年頭。一個素日辛勤耕耘的民族驟然間放下手裡的工作,舉家出行、游歷山水,空前盛況難以套用相關的歷史典故或者外來詞匯來形容。德國之聲記者在此把中國和德國的休假休閒作了一番比較。

https://p.dw.com/p/9BVB
新天鵝堡是中國人必遊之地圖片來源: dpa

上億民眾轟轟烈烈地駛向99處最受歡迎的風景名勝意味著汽車超載、旅店客滿、交通堵塞、人山人海。理想中的荒郊僻野、世外桃源彌漫著揮之不去的萬頭攢動的都市的喧囂。武漢動物園裡的「千年神龜」曾經躲過無數自然劫難,到頭來卻慘死在「黃金周」蜂擁而至求沾「仙氣」的遊客們的腳下。

中國:帶薪休假有名無實

中國的「黃金周」休假制度始於1999年,當初政府的用意是擴大就業和拉動「內需」。這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公眾假期被集中安排在每年的「五一」、「國慶」和「春節」。

Frau fotografiert mit Digitalkamera
圖片來源: bilderbox.biz

「黃金周」讓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悠閒之樂」,一時間,中國掀起了一股「假日經濟」熱潮。據統計,中國每年超過10%的旅遊者集中在3個黃金周裡出遊。資料顯示,1999年國慶「黃金周」,中國出遊人次達2800萬, 到了今年的五一「黃金周」,中國各地共接待旅遊者1.21億人次,比7年前增長了332%。

中國普通工薪家庭的渡假方式通常是大巴團游,依照著「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模式走完特定的游覽線路。近年來,歐洲市場迎來了腰包較鼓的中國新貴階層。他們關注健康、享受生活,更加追求個性化、多元化的假日文化。

與此同時,關於「帶薪休假」、分流「黃金周」遊客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爭論。1995年版的中國《勞動法》第45條規定,凡工齡在一年以上的職工均可享受帶薪休假。但11年過去了,這項有名無實的制度依然懸在空中。據2005年對中國200萬個樣本的一次調查,大部分公司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忽視了員工的休假權利,僅有約35%的民營企業實行休假制度。

德國:全年五分之二為休息日

Urlaub - BdT
圖片來源: AP

相比之下,德國人的假日之多令人瞠目結舌,除了每周五天工作制所帶來的全年104天全休之外,每人每年還享有30至40天的帶薪休假,再加上法定節假日,如新年、「五一」勞動節、德國統一日和聖誕節、復活節、升天節、降靈節等宗教節日,假日總和超過150天。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從過分注重閒暇的角度來說,日耳曼可能是世界上最懶惰的民族,他們差不多全年有五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休息。真是悠哉游哉,羨煞人也。

休假權在德國被視為一項基本的人權,同就業權、名譽權一樣,神聖而不可侵犯。中國人初來德國,很可能會在商店打烊、萬人空巷的靜謐中經歷第一場「文化休克」。理由沒有別的,只因恰逢關門閉戶、修身養性的節假日。

Frau mit Koffer am Strand
圖片來源: Illuscope

德國人休長假喜歡外出旅遊,根據歐洲統計局的數字,每年出國渡假的德國人數超過該國人口的60%,總消費高達580億美元,被視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最受德國遊客青睞的休閒聖地是奧地利的湖泊山川、西班牙的陽光海灘。同中國人成群結隊、走馬觀花的出遊方式不同,德國人更喜歡靜態自助遊,不著急趕路,不把個人頭像映照在風光背景上拍成相片,寧可無所事事地或坐或臥,充分體驗與自然相擁、「天人合一」的樂趣。

如果假期太短而無法外出,德國人更多地將休閒時間投注到個人興趣方面,許多人因此而修成副業,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民主制度使得勞動在德國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般家庭很難請得起雇工,因此德國人通常利用休閒時間修葺房屋、整理花園、裝飾家居,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環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