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是西方的救星嗎?"

2011年7月26日

德國《時代周報》認為,債務危機改變了全球力量對比,形成貧窮的西方和強大的中國;中國以"幫助者"的低姿態出場,通過大量購買西方國債,有力地擴大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和影響;西方不可掉以輕心。

https://p.dw.com/p/123Li
A bank teller counts renminbi bank notes in Shenyang, northeast China 13 January 2010.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BOC (Peoples Bank of China) raised the deposit reserve requirement for 0.5 percentage points to be effective 18 January. This move is seen as a bid to tighten money supply after four times lowering rates since June 2008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The move led to a 2.11 percentage drop in the benchmark Shanghai Composite stock index. EPA/MAR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該報最新一期的(7月21日)評論認為,債務危機以"戲劇性的方式加速了許多專家原以為漫長的過程:地緣政治中的權力在轉移,在改變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均衡,改變歐洲的政治未來及其世界地位。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有力地擴大了作為美國最大債權人的政治權力潛勢。"

評論寫道:"中國業已掌握1.15兆美元的美國國債,通過購買美國國債決定性地資助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儘管北京反對這兩次干預。但北京以此提高了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幾天前,歐巴馬不顧最大的債權人抗議,會見了達賴喇嘛。但是,倘若超出了象徵性對立,比如涉及的是得到美國保護的事實上獨立的台灣,那麼北京就根本不必再動用軍事威脅,而僅僅報導說中國在考慮拋出美國國債,就會持續降低美國保護台灣的決心;並且有朝一日也會減少美國為異議人士作出努力,動搖反對中國盜版或者控制北韓核計劃的決心。歷史學家兼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馬拉比(Sebastian Mallaby)就美國在世界的現狀寫道:歷史教訓主要有一點:'建立在債務之上的權力,大都遲早會土崩瓦解的。'

"中國迄今的舉動更是作為救難者,而非趁人之危者,並且主要出於內政的動機。一位駐華外交官說:'利用全球金融危機促進中國的霸權,在北京只有極少數人動這種腦筋,而且他們遠離權力中心。'中國知道,通過美國國債掌握一個政治籌碼。它也知道,債務人的突然崩潰也會讓債權人受損。中國政策的主導動機是本國的穩定,從北京政府的角度來看,像希臘那樣的社會抗議不過是一個奢侈問題。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大,日益深入民眾意識之中。西方的債務問題對北京來說首先主要是鞏固內部的機會,歐盟的危機給中國企業帶來機會,可以廉價地在迄今對其昂貴的歐洲市場立足。眼下購買歐元是減少對美元依賴的最佳途徑。"

"歐盟應三思而後行"

文章說,對於中國作為"幫助者"低調出場,"恰恰應該小心欣賞。中國向歐洲人保證增加其外匯儲備中的3兆欧元比例,近年來這個比例從1位百分數上升到25%。這聽起來挺好,但卻意味著:歐元區欠中國的債務超過7000億美元。北京說,可能還會更多,並許諾向歐洲困難更多的邊緣經濟體進行更多的直接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當然也要購買國債。比如,最近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就認為,金融上的所有憂慮幾乎一舉消除。"

評論指出,"一方面,中國為了自己的穩定和崛起依然需要西方,這一點令人欣慰。把話說得苛刻些:西方潛在的衰敗對北京而言還為時過早。然而,可以讓中國(和其它繁榮的新興工業國家)作為西方的救星嗎?

"最好不是。在金融財政上依賴於一個蔑視人權、鎮壓政治反對派的政權,或許並不妨礙歐爾班,而歐盟應三思而後行。"

摘編:林泉

責編:李魚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