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投資歐洲基建有何利可圖?

2011年12月6日

中國的主權投資基金不再願意被歐美國家的國債「綁架」,新的思路是參與歐美的基礎設施建設,直接用外匯儲備換資產。這是中國的「一廂情願」還是大勢所趨的「雙贏」局面?歐洲的基建專家們對此做出了詳細分析。

https://p.dw.com/p/13NYC
歐洲的街道以後可能就是「中國製造」圖片來源: PA/dpa

投資歐洲基建:中國有什麼利可圖?

手中掌握著至少40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的主權投資基金。該公司董事長樓繼偉於上周一(11月28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為手中的外匯儲備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願意投資歐美的公路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以此促進全球的經濟增長。

時值歐元危機,歐洲希望中國動用其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支持歐盟度過危機。而掌管中國外匯儲備境外投資的樓繼偉此時此刻發出的消息是,我們不願意買你們的國債,而更願意買你們的資產。

因為中國在海外的投資活動並非一帆風順。國家主權基金曾經購買過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和黑石資產管理集團的股權,並於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遭受了嚴重的損失。而這為當時剛剛成立一年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召來了不少批評的聲音。現在中投在投資方面的考慮是安全第一。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歐盟委員會主管交通運輸政策規劃的官員向德國之聲透露,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都非常成功。這對於投資方來說,是一個有安全保障的長期投資選擇。當然,這些投資都是建立在有預期回報的基礎上。他表示,歐盟也不希望投資者蒙受損失。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的基建項目融資專家安諾爾德(Hansjörg Arnold)認為,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關鍵是投資的總年限。基建項目投資方的預期應該是一個較長的投資年限。經驗表明,相關項目的投資年限基本上都在15年以上。而投資國債的情況就不同,理論上投資方可以隨時賣掉手中的國債。所以如果投資者的眼光放的比較長遠,而且在收益方面沒有過高的預期,那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就是他們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他也透露,不僅僅是中國,世界其他許多基金都願意在歐洲投資基礎設施項目。關鍵是有沒有合適的項目,投資者對安全性以及投資回報上的需求能不能與項目本身的素質相符合。安諾爾德說:

"投資歐洲基礎設施項目的需求不僅僅來自中國,也來自全世界其他許多諸如養老基金這類的資金來源。比如加拿大的養老基金在歐洲的基建市場上就相當的活躍。而且英美國家地區許多養老基金在此領域也有大量投資。投資回報率基本上都在10%以下。當然也要看項目本身有怎樣的風險。"

同時,安諾爾德指出,如果投資方收購或投資現成的項目,那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因為這時投資方就不用承擔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的風險,所以能夠比較有把握的評估投資收益。但同時這類項目的資金門檻也相當高,回報率也不會非常豐厚,因為風險很低。他認為,對於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者來說,重要的問題是他們投資的時機:"他是自己直接參與的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還是收購一個已經正在運轉的項目。我現在還無法就中國投資者的策略作出判斷,但他們做決策的時候肯定要考慮這兩方面的內容。 "

歐洲需要中國的投資嗎?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在這篇發表於《金融時報》的文章中還指出,全球實現強勁而平衡的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促進市場的需求。這不僅僅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對於發達國家也是如此。當務之急是,新的需求來自哪裡?問題的答案在於拉動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中國非常願意參與其中。美國等地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例表明,這類投資能夠帶動經濟增長。中國最近幾年的增長勢頭也說明了這一點。現在,歐洲和美國的基礎設施急需更多的投資。

對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歐盟委員會主管交通運輸政策規劃的官員告訴德國之聲,他本人同意樓繼偉的上述觀點。"歐盟預計到2020年之前要向能源網路投資10億歐元。而公共交通網在2030年之前則需要1.5兆欧元的投資。為了向歐洲每家每戶提供高速網路寬頻服務,我們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資2700億歐元。"

這位歐盟委員會的官員透露,整個歐盟的基礎設施都有投資上的需求,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同。鑑於歐盟內許多基建項目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產物。歐盟委員會正計劃對這些項目進行升級或更新。這是歐洲基礎設施最需要投資的領域。歐洲各國目前還基本都是依靠國家行政撥款對這些領域投資,而在歐債危機如火如荼之時,吸引來自全世界私人投資方加入歐盟國家的基建項目是歐盟願意看到的。這對於雙方來說是個雙贏的局面。

除此以外,歐盟委員會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力求實現交通低碳排放的目標。這同時意味著需要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使其能夠適應新排放標準。比如將連接可再生能源的電網接入現有傳統輸電網路。另外,一些新加入歐盟的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資,特別是在修建高速公路方面。

德國普華永道基礎設施項目融資負責人安諾爾德也同意樓繼偉的說法:"據我們觀察,歐洲過去幾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量呈下滑的趨勢。我們在基建設施的維護方面堆積了許多項目。"

安諾爾德指出,歐洲現在一方面需要面對主權債務危機,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又有許多漏洞要補。而這些漏洞都是不補不行的,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歐洲必須吸引私人資本或者境外資本來填補這些漏洞。歐洲的基礎設施需要的不是重建或者擴建,而是在現有基礎上的維護。特別是在交通網以及社會福利設施方面,許多設施還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所以會相應的產生巨大的投資需求。

投資收益模式

歐洲目前的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是由政府出資,而如果未來有私人投資方的加入,這一情況可能就會發生改變。因為那時設施的使用者必須繳納費用。歐盟委員會負責交通運輸政策規劃的這位官員舉例表示:"拿高速公路做例子,這意味著使用者必須繳納使用費。就算像德國這樣的,不對客車徵收公路使用費的國家,也有對貨車徵收費用的系統。德國政府從這方面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財政收入。"

所以,歐洲已經有多種向基建設施使用者徵收費用的辦法。除此以外,參加建設的承建方完工後,還可能從政府那裡一次性的獲得工程所需的全部款項。這位歐委會的官員相信 :這兩種盈利模式在歐洲都可以實現,對於投資者來說一樣具有吸引力。

作者:任琛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