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希望降低順差減少同西方的摩擦

傅悅2007年1月17日

中國商貿部長薄熙來表示,減少貿易順差是中國2007年的頭等大事。他說,與美國和歐盟巨大的貿易順差影響了中國的貿易環境。為此,中國將擴大進口,減少出口。

https://p.dw.com/p/9hhd
中美貿易對話的一個場面圖片來源: AP

中國上周公佈,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74%,高達177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警告說,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的貿易順差今年可能達到3000億美元,從而使經濟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他還表示,貿易順差過大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均衡持久發展,也使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加大。

中國實際上依然不具備通過匯率自動調節等機制減少貿易順差的能力,而巨大的貿易順差並非總是一件好事。柏林洪堡大學經濟學教授烏裡希認為:

「如果只是處於貿易順差狀態,那麼就只是在不斷生產,不斷銷售產品而沒有相應的購入商品,長期而言,均衡的貿易關係才是最好的狀態。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中國用貿易順差來支撐美國的赤字,所以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沒有興趣這樣做完全可以理解。」

中國長期處於貿易順差,也就意味歐美對中國負債。而減少歐美的債務,中國的途徑要麼是從歐美購買商品,要麼是在這些國家和地區購置不動產,投資等等。而目前中國在歐美的投資比起貿易順差的金額可以說還無足掛齒。

經濟學家還擔心,中國從出口中獲得的利潤大量流入中國的銀行金融體系後將造成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幣值,讓中國能夠大量廉價銷售自己的產品,也讓國民買不起歐美的商品,從而造成巨大的貿易順差。但是,對歐美消費者而言,廉價的中國產品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因此對降低國民負債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不計成本,依靠補貼來生產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商品其實非常不利於中國的經濟。據統計,附加值低的商品構成了中國外貿順差的一半。

烏裡希教授指出:

「中國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能源利用率非常低,他們生產的廉價產品建立在國家提供能源補貼的基礎上,也就是給銷往歐美的產品注入了大量的補貼,使這些產品很便宜。因此,中國應該有興趣逐步提高匯率並使其達到市場水準,讓貿易走向平衡。」

去年,中國已經開始試圖通過調整稅收和工業政策來減少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今年,中國將進一步減少此類產品的出口。為了增加進口,薄熙來宣佈中國將放鬆有關限制,出台稅收和金融上的優惠條件,但他還沒有公佈具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