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上一個五年計劃沒有達到社會和環保目標

2006年3月6日

星期日,中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德語媒體注意到,中國在能源消耗、土地使用、環境保護、科研開發和教育投資等方面均沒有達到第十個五年計劃規定的目標。世界報寫道:

https://p.dw.com/p/84gc
遠眺圖片來源: AP

「北京為2001年至2005年的上一個五年計劃規定的經濟平均增長率為7%,結果達到了近9.5%。為取得這一表面成就,中國付出了代價:鋼材、鋁材、水泥、手機、汽車直至各種消費品的生產潛力出現了危險的過剩現象。此次人大會議開幕之前,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就對企業倒閉、新虧損、銀行爛帳和喪失就業崗位等危險發出了警告。

2001年以來,無約束的『中國式市場經濟』導致了北京計劃部門沒有預見的資源和能源浪費。中國不得不從全世界購買原料、石油和天然氣。在國內,環境損害達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河流、空氣和土地遭到污染。繁華的東部城市趕上了西方工業國的發展水準,但西北西南千百萬人的生活仍然與數十年前一樣。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現在發出了反對市場過多、計劃過少的呼聲,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傳統經濟學家之一的劉國光批評對計劃的負面理解,認為『神話市場作用、廢除一切計劃很不正常,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奧地利的信使報注意到人大代表對「不平衡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風格」提出的批評:

「儘管上一個五年計劃規定,耕地面積最少應保持一億兩千八百萬公頃,但建設項目和城市化使耕地面積實際下降到一億兩千兩百四十四萬公頃。能源消耗方面,甚至有27%的目標沒有達到。有害物排放量比2000年降低10%的環保目標也沒有達到。當今情況如何,沒有公佈精確的數字。社會科學院說,中國是浪費原料最多的國家之一。」

信使報認為,上一個五年計劃沒有達到社會和環保目標,是造成社會緊張形勢的原因: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公開表達不滿情緒的現象在中國越來越多。面對國營工業企業的大量裁員以及沿海省份與內地之間的巨大收入差距,中共中央去年十月召開秘密會議討論貧富差距、農村與城市的不同發展速度、腐敗和中國社會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過去幾個月,好幾個省發生了暴亂和警民衝突。經濟改革帶來的失業人數劇增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許多地區引發了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