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Fr. Wacker (SWP) über den Japan-Besuch von Hu Jintao (schriftl. Interview)

采访记者:李鱼2008年5月6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二起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建国以来第二次出访日本。胡锦涛抵达东京后说,他相信,本次访问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德国之声中文网就此次访问的目标以及中日关系中的疑难问题,采访了德国科学政治基金会的亚洲问题专家瓦克尔博士。

https://p.dw.com/p/DuVx
胡锦涛在福田首相陪同下,聆听孙中山当年在日本的流亡活动图像来源: AP

胡锦涛今天在日本开始了"暖春之旅"。人们对这次访问,应该期待什么呢?

在经济领域,中日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得非常密切,双方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还是中国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不过,两个国家的政治关系却经历了一次"冰期",直到2006年小泉纯一郎首相下台后,双方的政治关系才有所改善。小泉的继任安倍晋三首相不仅在上任伊始就访问了中国,同他的继任、现任首相福田康夫一样,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参拜靖国神社是引发日中之间关系不和的主要原因。

2008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0周年。胡锦涛在这个时候出访日本,可以继续改善两国关系的氛围,前提是,双方都还有诚意,不受历史恩怨的左右。中国希望签署第四次联合声明(前三次分别是1972年、1978、1998)。 联合声明构建加深双方关系的原则框架。是否在一些本质问题上,比如怎样在争取资源的冲突中取得突破,目前还不清楚。


就两国的领导层而言,中日关系中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从日方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议题是环境和气候变暖。日本(同中国的其他邻国一样)深受酸雨之害,原因是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释放大量二氧化硫。此外,日本今年是8国峰会的东道国,它已宣布7月召开的8国峰会将把气候变暖议题作为主题之一。解决释放二氧化碳的问题,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

Hu Jintao besucht Japan
也有抗议的图像来源: AP

从中国的角度看,日本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很重要。从1895年至二战结束,台湾曾是日本殖民地。目前双方关系中的紧张因素包括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毒饺子事件,该事件在日本社会引起恐慌,为此,中日双方相互指责。双方还有领土主权之争,不仅涉及钓鱼岛,更重要的是东海气田的归属问题。东海资源冲突虽然一直都在谈判,但迄今还没有冲破性进展。

有关在气候变暖领域的合作问题,由双方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可能会提及。


改善中日关系的难度为什么很大?

中日关系中最大的难点是历史以及对历史截然不同的诠释。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日本方面至少有部分人否认大屠杀事件曾经发生。日本官方一再允许出版在中国看来是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虽然这类教科书采用的程度并不广泛)。参拜靖国神社在中国和韩国看来是日本错误对待历史的写照,因为那里供放的不仅有一般的战争死亡者,同时也有甲级战犯。中日双方于2006年启动了一个共同历史委员会,今年6月,它将提交工作报告。这个委员会是否提交积极的结果,目前还不清楚。


双方彼此的恐惧感由何而来?

双方彼此猜疑,互不信任。日本尤其对中国快速的经济腾飞和政治崛起充满忧虑,这个过程还伴随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日本想知道,中国在该地区的野心何在并批评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不透明性。另一方面,中国却在日本不断努力成为"正常"国家的过程中(比如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看到了重蹈过去军国主义的危险。这便意味着,双方均对对方的动机和意图不够确信,说明双方缺乏彼此的信任。不过,数年来,中日双方在军事上也是有所接触的。

中日双方今后在太平洋地区将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日两国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会在该地区扮演中心角色。亚太地区的整体性,其中包括经济层面的,只有在中日两国放弃追求不同远景目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得到推进。因此,东亚地区这两个经济强国改善双边关系,实际上符合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


Deutschland Gudrun Wacker
古德龙·瓦克尔博士(Gudrun Wacker)图像来源: SWP

专家简介:古德龙·瓦克尔博士(Gudrun Wacker)是德国科学政治基金会(SWP)亚洲科研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研究方向是中国的外交和发展政策、欧盟同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等。德国科学政治基金会为德国议会以及政府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提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