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场可以预见的危机 | 在线报导 | DW | 01.05.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评论:一场可以预见的危机

距离八月八日北京奥运会开幕,还剩下整整一百天。国际奥委会原本希望,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能够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体坛盛会。然而,自从三月中旬西藏发生骚乱并遭到镇压以后,奥运火炬接力所经之处,无不遭遇抗议示威。就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坦承,奥运会已经陷入一场危机。德国之声中国问题专家冯海因认为,这原本就是一场可以预见的危机。

西藏骚乱引发的后果正是中国政府所极力避免的,即将体育同政治相挂钩。而出现这种状况也并不足为奇。因为将体育同政治分开,本来就是国际奥委会一个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想法。而中国政府对这种自欺欺人当然是乐观其成。事实上,早在2001年将奥运会主办权交给北京时,政治色彩就已非常明显。当时的说法是,奥运会将改变中国,将促成该国进一步开放,并加强改革派力量。而中国也正因为作出了诸如改善人权纪录之类的政治性承诺,才最终获取了主办权。现在到了该检验中国是否履行诺言的时候了。

Hein.jpg

冯海因(Matthias von Hein )

在中国国内,政府可以说一套,做一套,而在国际社会上,是否履行诺言则是会受到监督的。中国宪法对保障人权有明文规定,有关环保的法律也相当的健全,但是,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幅光景。持不同政见者要么被投入监狱,要么受到软禁。而敢于指摘时政的记者轻则被开除,重则会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名锒铛入狱。在环境方面,即便是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也承认,中国的环境已陷入灾难境地。而灾难性的环境显然已经对奥运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马拉松世界冠军埃塞俄比亚选手该布雷塞拉西已经宣布,因北京非常糟糕的空气质量,他将不参加奥运会赛事。

中国不仅为奥运会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也把国家的声望当成了筹码。北京期望通过举办历时16天的体育盛会,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化的,开放文明的中国。北京奥运会的硬件设施确实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别出心裁的比赛场馆设计,完善齐备的基本设施,就连兴奋剂检测中心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有鉴于此,北京所面临的挑战,正是奥运会的软件设施。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软件设施,奥运会才能成为一次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体坛盛会,而不是充满宣传色彩的政治秀。

北京在西藏事件上的种种作为,令人不得不对未来一百天内,中国是否能够或者愿意为奥运会建立相应的软件设施提出质疑。现在北京已经宣布,愿意同达赖代表举行谈判,这无疑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一步。但是,北京必须清楚一点,那就是,借国际舆论聚焦奥运会的机会发泄不满的,绝不仅仅局限于藏人。而北京奥运会的成败恰恰在于,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世界强国,必须学会以宽容的精神对待不同意见。

  • 日期 01.05.2008
  • 作者 冯海因(Matthias von Hein )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Dr6x
  • 日期 01.05.2008
  • 作者 冯海因(Matthias von Hein )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Dr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