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变成“中国恐惧热” | 在线报导 | DW | 17.04.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中国热”变成“中国恐惧热”

西藏事件爆发以来,德国媒体充斥对中国的负面报导,并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周末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将再度会晤达赖喇嘛,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采访了德国外交协会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请他分析德中关系是否因双方情绪化的辩论受到了影响。

“你什么时候打算再见我?”

“你什么时候打算再见我?”

德国之声:桑德施耐德教授,最近读德国的报纸,看联邦议院有关西藏问题的辩论,或是电视中的政治讨论节目,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完全是德国人眼中的“敌人”了。

桑德施耐德:您说得不错,目前在德国讲中国的好话不太容易,也没有人愿意听。我愿意提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中国从今年年初开始推行的劳动法。目前没有人对这类的话题感兴趣。来自西藏的画面,达赖喇嘛的讲话占据了媒体,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德国媒体这一次的片面报导。这和中国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媒体寻求轰动性新闻,有关抵制奥运会的讨论或是西藏的报导目前能够产生这种轰动效应。这毒化了整个辩论的气氛,使有关中国的讨论丧失了就事论事的原则。而考虑到德中关系的重要性,这样的情绪化是很不应该的。

Prof. Dr. Eberhard Sandschneider

桑德施耐德教授

德国之声:很多中国人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恐惧。西方不愿意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您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桑德施耐德:我认为,西方不愿意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很愿意每隔四年经历一次令人愉快、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但奥运会早已成为一桩政治事件。您提到,在西方,有关中国的辩论发生了变化,的确如此。中国政府也对此做出了反应,在语言上,由原先的中国“崛起”改成了“和平发展”的说法。七年前,中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时,我们正处在“中国热”的阶段,那种狂热也是过度的。那时候,中国什么都好,中国市场的迅猛增长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商机。如今我们认识到,中国也是竞争者,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于是,相关讨论中,对中国的恐惧又成为了主旋律,这种恐惧就如同当年的狂热一样过度。我希望钟摆能恢复到正常的位置,让我们重新以冷静、实事求是的方式对待中国。

德国之声:在奥运会前能实现吗?

桑德施耐德:很遗憾,恐怕不能。首先,西藏流亡组织会采取公开的行动引起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注意。从过去数周的情况来看,很可能一直到奥运结束,我们都会陷入一场困难的辩论之中。但到那之后,我们也到了重新审视这一切的时候。

德国之声:您提到西藏流亡人士,您认为达赖喇嘛对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影响力?

桑德施耐德:我对此有点怀疑。在西方,达赖喇嘛享有很高的声望,是位友好的、微笑着的老先生,受到广泛的赞誉。而在不久前,他不得不以辞去世俗职务相威胁,以阻止西藏的街道上再发生暴力事件。而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反对中国政府的抗议活动也并非完全非暴力的,由此,西藏流亡政府的清白也受到损害。我个人因此产生了一些疑虑:达赖喇嘛是否还代表着以自我克制为特征的西藏流亡运动。我怀疑,在西藏流亡运动内部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政治利益,都在日益争取自己的发言权。达赖喇嘛或许仍是流亡藏人的代表,但也仅此而已。

德国之声:上周末,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愿意再次与达赖喇嘛会晤,但并没有提到任何具体日期。默克尔此举是否是无谓的火上浇油?

桑德施奈德:这么长时间以来,默克尔总理一直对西藏局势保持沉默,只在早些时候做过表态。假如她现在说,再也不会与达赖喇嘛会晤,那就等于承认去年与达赖喇嘛会晤并不完全正确。在德国,这也是政治上丢面子的事情,默克尔肯定会尽量避免。目前她并没有与达赖喇嘛会晤的具体计划。至于她所表达的意愿,我认为不必过于当真。倘若真的确定了具体的会晤日期,那就必须考虑到这势必再次给德中关系带来困难,而且会付出高昂的政治代价。就此,我还是充满希望的相信,默克尔总理会反复斟酌的。

德国之声:但她为什么现在宣布了这种意愿,她也可以继续保持沉默啊?

桑德施奈德:作为德国总理,她不可能始终保持沉默。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都会被问到这些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补充一点:默克尔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与其三位前任——施密特、科尔和施罗德相比,有所不同。我个人认为这是令人遗憾的变化。默克尔从人权的角度看问题,依我看来,这种角度未必更恰当。这也引导着她的政策,并成为她执政风格的一部分。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了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他现在也介入了西方有关中国的辩论。他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他特别感到气愤的是某些美国政治家狂妄地认为,他们以及他们的盟友有责任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到全世界。您认为默克尔女士也受到了这种狂妄的感染吗?

桑德施耐德:她确实给人这种印象。我想强调的是,赫尔穆特-施密特每到这种时候站出来说话的时候,都表现出他是一名睿智的分析家。他说的完全正确。我总爱引用他的一句话:“西方的自以为真是贻害无穷”。默克尔与布什的密切合作给德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了一些很有疑问的因素。她有朝一日必须认识到,西方制定游戏规则、全世界都得遵守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她现在离这一认识还有差距。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她外交政策的误差。

德国之声:欧洲议会上周有关西藏问题的决议和默克尔再度会晤达赖的宣布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强烈反弹。西藏问题已经给德中关系或欧中关系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呢?

桑德施耐德:德中关系和欧中关系已经受到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们必须说明的是,德国议会过去也作过西藏决议,欧洲议会通过这样的决议也不是第一次。欧洲议会不直接负责外交,所有它可以通过这样充满漂亮话的决议。当然这样的决议会破坏气氛,甚至毒化气氛。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国与德国和欧洲合作符合大家的利益,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不要使局势激化。

德国之声:您不认为西方政治家在这一时刻负有特别的责任,使中国的改革进程不致出现倒退吗?

桑德施耐德:当然是这样。请让我这样描述西方所处的尴尬境地:我们西方当然希望中国的政治发生某些变化,比如在人权问题上。我们当然也希望西藏的局势有所改善。但另一方面,我们同样希望中国保持稳定和行动能力。中国是我们全球一体化框架下的重要伙伴。因此,我们呼吁双方的政治家,不要做任何激化局势的事情。那些不假思索、说话过激的政治家会毒化气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过去几周听到的一些德国政治家的公开言论完全是于事无补的。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