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东渡点火到中国人西游寻根 | 文化经纬 | DW | 13.03.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从“马克思”东渡点火到中国人西游寻根

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25周年。1883年的这一天,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庄严肃穆。就在这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发表了他那篇后来举世闻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演》。这位受祭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那位首次提出“历史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伟人——卡尔•马克思。而他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雷贯耳。德国之声记者为您撰写了以下相关报道:

特里尔出了个马克思

特里尔出了个马克思

地处摩泽尔河畔的德/卢边境小城特里尔,虽然只有十万人口,但每年却能吸引来自全世界数万名观光旅游者。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卡尔•马克思的诞生地,也是这位闻名于世的思想家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头17年的地方。

Mosel, Deutschland entdecken, Stadt Trier Bild 13

摩泽尔河滋润着的小城特里尔

从律师之子到改变世界之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特里尔的一个律师之家。而仅仅在30年后,他的名字就与《共产党宣言》一起带给整个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其影响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甚至在他逝世125年之后,仍称得上是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正如恩格斯在1883年那篇著名讲演中所预言的那样,"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在今天这个时代,全球化早已取代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成为了时代主流,但马克思那些在经济学上的理论分析仍具有现实意义。正如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的教授比崔克斯•波维尔(Beatrix Bouvier)所评价的那样,在这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洪流"中,仅仅只有资本和利润还拥有话语权,这就像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那样,"经济优先于政治",一个"新的阶级社会","蝗灾","一切生活领域的经济化"等等;当人们在这个繁复不清的世界中感到无能为力,需要某种确定的解释时,就又会回到马克思那里"取经"。

她又接着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分析家,其分析方法虽然并非就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但至今仍具有实用性","马克思没有去设想,一个社会可能怎样怎样。只是在他之后,人们用他的学说,构建了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已,这是对其学说的滥用"。

然而,世界上本就不存在那些所谓的"永垂不朽"的理论。一个理论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正确性,更在于其可批判性。对马克思来说,也不例外。

在他耗费了长年心血而著成的《资本论》中,他设立了一个"无阶级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社会中,能保证"所有的人都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并且,他坚信,资本主义将由于其自身不可消除的矛盾而走向末途。

Buchcover Karl Marx Das Kapital Erstausgabe

《资本论》第一卷的封面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政治系教授托马斯•迈尔(Thomas Meyer),在一次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中就指出,马克思的有些理论的确是过时了,主要就表现在对现代世界的总体解释上,"他的乌托邦式的想法,认为什么都能实现,但却指不出这种理想的状态在一个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如何组织起来,如何能够正常运转。现实证明,如果没有市场和作为生产资料的财产的突出地位,复杂的经济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建构。"

上个世纪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柏林墙倒塌,都证明了建设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失败,同时也说明了,如果长时间地奉某个人对马克思理论的阐释为圭臬的话,也注定是败局一场。

特里尔--中国人的圣地麦加

去年,到特里尔来参观马克思故居的游客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超过了42000人。在这么个庞大的朝圣队伍中,就有12000名游客都是来自中国。为了满足中国游客的需求,于3年前改建后的博物馆增设了中文路标,并提供中文讲解器,以便他们能跳过语言障碍,更全面地去了解这个远在德国的,但却耳熟能详的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各式各样的方块字随处可见,中文留言超过了70%。为此,特里尔大学还专设了一个研究项目,来研究中国游客的留言。

特里尔大学的邕良(音译)教授,在这一领域从事了30多年的研究工作。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明显变得更善于思考了,其思想也比从前更解放了"。他说,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上面的留言主要是些泛而无物的政治口号,如"马克思主义万岁!",以及诚挚邀请,如"中国是你的家园,欢迎去看看!"而在2000年之后,就开始出现一些类似与马克思进行私人交谈般的留言,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批判性的观点,如"你让13亿中国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总的说来,邕良教授认为,对中国人而言,来特里尔参观就像是一次朝圣之行,一次圆梦之旅。

中国大批旅游团的到来,也给特里尔带来了无限商机。为了吸引这些远道而来的东方来客,这个城市里的许多店铺外都贴着中文的广告:"欢迎光临!祝您购物愉快!"。名为"卡尔•马克思"的红酒,以及马氏半身塑像,都是那里备受游客青睐的畅销品。

马克思主义东渡中国始于何时?

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对这句话,想必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确,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对近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一个在东方的中国与远在欧洲的马克思,究竟是如何结缘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20世纪初。中国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提到马克思的第一人是梁启超。在他发表于1902年10月出版的《新民丛报》上的一篇题为《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马克思,并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但还未对马氏理论作进一步阐述。

真正论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当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先生。他在1902年发表了一篇长约5000字的文章,题为《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在这篇论文中,他首先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比较,之后给了马克思"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这么个身份定位,并对社会主义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社会主义是真理,社会主义社会其乐无穷,但要实现它,则需要大智大勇,需要坚持进步的观点。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