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进最高层?中国问题专家看法不同 | 在线报导 | DW | 11.10.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谁进最高层?中国问题专家看法不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5日召开,这一日期及2217名代表的名单早已公布,与以往党代会相比,增加了透明度。十七大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无疑是人事安排。谁将进入政治局?现任政治局常委中,谁将在党代会之后退休,谁将跟进?目前海外媒体充斥了各路专家的分析猜测。德国之声记者就此听取了一些人士对第5代领导层热门人选的估计。

习近平:中国的希望之星?

习近平:中国的希望之星?

十七大与以往党代会不同的是:在党代会召开在即的时候,接班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定案。最高层仍在讨价还价,曾庆红到底退不退,如果他最终让出政治局常委的位置,胡锦涛将付出什么代价?中国早已没有了毛泽东、邓小平那样被公认的领袖人物,现在的最高领导层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需要斗争和妥协。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香港媒体最近报导,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张德江和周永康将在十七大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层-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将在5年后接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今年三月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时,西方媒体曾对他投以极大的关注。去年9月陈良宇下台,上海帮遭受致命一击之后,习近平这一人选对上海来说是不幸中的幸运。他曾担任福建省长和浙江党委书记,都是沿海发达省份,应当是上海模式经济改革的支持者。现年54岁的习近平是典型的太子党政治家,其父习仲勋为中共元老。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两个细节是:习近平的妻子比他名气更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星彭丽媛。另外,习近平的私人朋友包括美国财长鲍尔森。上海市委书记在中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官职,这也是习近平被外界看好的原因。

不过,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高级研究员李成认为,习近平赢得了一场小战役,却输了大局: “我觉得他进政治局常委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就是他到上海的时间很短,而且现在我们知道中国领导人里有规定,到地方以后必须在这个地方呆至少两年或两年以上,而他本来作为太子党,已经受到很多批评,当然也许有一些人想把他提拔起来,包括胡锦涛也许希望提拔习近平,但是这方面的阻力会很大。”

太子党遭受批评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步入仕途之后,往往被派往经济发达的省市,比较容易出政绩。比如现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就是因在青岛主政而受到邓小平青睐,而商务部长薄熙来则以另一个海滨城市大连为起跑线。俞正声在十七大上进入政治局常委的可能性很大,但他只比胡锦涛小三岁,不大可能在5年后接班。而少壮派的薄熙来虽然不乏光彩,又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但据说在担任商务部长后锋芒过露,造成人脉不足,降低了进政治局常委的机遇。

与太子派系相比,胡锦涛为首的所谓团派政治家则大多在艰苦地区经受了磨练。他们当中呼声最高的是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辽宁和他之前所在的河南是两块硬骨头。李克强运气不佳,刚担任河南省长就经历两场大火。在任省委书记期间,艾滋病村、假冒伪劣等丑闻虽不一定是他的主要责任,但毕竟也没有给他带来荣誉。李克强可以说是胡锦涛的嫡系,在北大法律系就读期间,积极推动学生会的民主尝试,因此他也成为海外温和民主派的希望所在。但现在看来,李克强的接班地位并非板上钉钉,这也说明在当今中国政坛,政绩也很重要。

中国内政专家李成说: “如果我们想象一下,李克强在河南、在辽宁做得比较好一些,或运气好一些的话,可能就比较明朗一些。因为(在同代政治家中)他是最早成为中央委员的,又有两个地区作省委书记的经验,又是在共青团组织系统上面,非常有人脉,是在非常好的位置上。但是正因为河南发生了几次火灾,在辽宁又发生了矿难,而且河南又有艾滋村,这都给他进一步上升带来了阴影。如果没有这些的话,他会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

另一个团派明显是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有人将他和李克强、习近平、薄熙来共称为中国政坛的“四大天王”。还有一个名字也许会引起中外媒体更多的关注,他就是今年刚刚50岁的令计划。今年9月,他被提升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现任总理温家宝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都曾担任这一职务。

有望在十七大上进入中共最高层的还有公安部长周永康、北京市长王岐山和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刘延东既属团派又是太子党,还是胡锦涛清华的校友。在女性政治家走俏的时代,如果胡锦涛也想打破政治局常委的男人世界,那么刘延东就是最佳人选。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DW.COM

  • 日期 11.10.2007
  • 作者 张丹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Bp4y
  • 日期 11.10.2007
  • 作者 张丹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Bp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