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知识革命?-首届维基大会采访记 | 在线报导 | DW | 08.08.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革命?-首届维基大会采访记

维基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互联网新兴事业之一。说它是一场革命恐怕也不过分。8月5日至7日,维基在创立4年后首次在法兰克福召开国际大会。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采访了维基事业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和中文维基幕后的华人。

http://de.wikipedia.org/wiki/:新的知识谱系

http://de.wikipedia.org/wiki/:新的知识谱系

创造每个人都可参与编写,每个人都可免费分享网络百科全书,这是维基百科的理想。创始人吉米-威尔士说:从自由开放的知识交流之混乱中产生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革命。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维基人在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把吉米-威尔士和成吉思汗相提并论未免夸张。700多年前,一代枭雄成吉思汗以飓风之势占领几乎半个亚洲,兵临多瑙河畔。今天,吉米-威尔士带领众人在互联网上也以惊人之速打造网上百科全书。从2001年起步至今,维基百科全书拥有120种语言的版本,200多万个词条。维基人自豪地称,维基百科网站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50个网站之一。

共同理想还是为商业化打伏笔?

成吉思汗的野心是占领,吉米-威尔士的理想是分享。这也许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维基的理想是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编写百科全书,这里的知识供任何人免费共享。而且,威尔士的手下是5万个来自全球的志愿者,这样的人每天都在增加,他们的工作不计报酬。据维基百科全书创始人威尔士说,维基百科只有一个全职人员领工资,负责软件维护工作。其余成千上万的人敲击键盘,如一群虚拟空间的蚂蚁,为维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而忙碌着。这群蚂蚁或是学生,或是职员,在现实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

2005年8月5日维基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次召开维基大会,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详细地询问维基的资金来源。GOOGLE成功推出免费搜索引擎,成为行业龙头霸主,如今GOOGLE员工手中所持的股票已令他们成了富翁。维基是否在打着免费百科全书的幌子,走上商业道路?威尔士的回答是维基不会接收广告业务。这是一个公益事业,资金来源于个人捐款和赞助,完全是由个人自发的社会行为。

来自法国的维基媒体基金会副主席德夫娃德女士平说,在生活中人们听从老板行事,在维基,因为共同理想,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威尔士对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说:“很多人受到共享百科全书这个理想的启发,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智慧的人常常没有条件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维基百科恰好提供了可能。另一个原因是做维基很有趣,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Geek,喜欢和聪明的人一起交流探讨,共同编写,这是乐在其中的事情。”

维基计划已经走出了百科全书

维基在四年发展中,成立了媒体基金会支持维基的运作,除了百科全书之外,维基还在发展颇受争议的维基新闻,即由公众自发撰写编辑新闻,维基字典,维基名人语录,维基多媒体音频视频文字素材库以提供给其他的维基项目再度使用等等衍发相关项目。

无论是维基软件的发明者沃特-坎宁安还是威尔士都没有预计到维基发展到今天的状况。按照坎宁安的说法,当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把目光聚集在西瓜式的大工程上,他却在留心细小的“芝麻”。WIKI维基源于夏威夷语,是快的意思,以此命名的维基软件使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个页面上添加,修改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创建新的页面,之后任人修改。2001年,威尔士受到维基软件这个工具的启发,开始创立全网民都可参与的网上百科全书项目。

挑衅知识权威?

这个全面开放的空间不仅给每个自愿的维基人提供了话语权,而且成为互联网上交流的平台。由此产生的网上社群正在聚集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首先,他们发起了对权威的挑战,来自中国的著名的集互联网活动分子、博客和维客于一身的Issac-茅 说:“以往百科全书的问题在于几个权威固定了一个知识的版本。但是真正让社会评论的话,一些观点太偏激,观点不完整。有很多这样的评论,只不过人们给他们塑造了权威的形象。大英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因为花了很多钱,请了专家,但是哪个专家的观点是完整的,绝对权威正确的呢?”

但是,来自权威和公众的质疑是既然每个人都可以修改,那么这些知识是否是正确而有价值的呢?维基至今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前大英百科全书主编麦克亨利在2004年公开嘲讽维基百科犹如公共厕所,它看上去很脏,所以用的时候多加小心。或者它看上去挺干净,令人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实际上人们不知道谁在前面用了这里的设施。

维基原则:中立观点

这样的评论当然惹怒一些维基人,不过,威尔士对此表现倒是坦然,他强调麦克亨利忽视了维基背后一个强大的社群,他们是内容的监督者,是一支不倦的清洁队。维基不只拥有一个版面,在有争议的词条内容后面都有讨论版,不论是内容上的疑问还是政治见解不同,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讨论。因为这是开放的空间,所以争论和被修改的条目都得到呈现。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阿仁是中文版维基人,他是医科大学学生,除了编写维基之外,还负有管理员的责任。当讨论版上的争执发展到人生攻击谩骂,或者恶意破坏的情况下,管理员可以禁止这些人的话语权。拥有特权的管理人是在维基人中由公众评选产生。阿仁说,维基不会因为政见不同而剥夺一个人的发言权。维基的性质和论坛不同之在于论坛里常常会偏离讨论而沟通的目标,最终成为争一高低的场所,而维基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定义知识,争执双方在讨论的前提下共同推出公平的诠释。维基人始终强调的原则是NPOV〔Neutral Point Of View〕中立观点。

而在中文维基百科里,目前最有争议的词条是台湾和与之相关的名词。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人不断交互修改,不断讨论关于台湾的归属问题,台湾人是否是中国人一说。政治现状不改变的话,维基百科上的争论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Issac-茅恰在这个境界中看到了维基最大的优势:“维基的优势在于永远DETA版,永远没有终结版本。吉米-威尔士也不会这样说。他也不知道明天还会产生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因为维基每天都在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有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每天都在进步……”

开放知识舆论空间并非是中国政府的所爱,据参加维基大会的中文维基人介绍,维基在中国先后两次被封。其中一次是在六四纪念日的前后。来自台湾的维基管理员虎儿专职媒体的法律咨询事物,维基百科是他的理想,他一直参与编辑和管理的工作,虎儿介绍:“维基中文现在的词条有3万多个,这是发展了2年的结果。注册的维基人有18,000个,但是每月编辑超过100次的大约有60到70个人。”

和其他语言相比,拥有庞大互联网用户背景的中文维基发展却并不惊人,如德语维基已经拥有26万个词条,社群的组织趋于专业化,吸引媒体和公众的视线。生活在德国的维基管理人Wing如此解释到:“……中立不符合大陆的要求,我们对大陆一些非常活跃的维基人也很担心,我们曾经考虑在大陆开设维基基金会或社团,但是目前的环境非常不利,所以不太可能。”

而维基百科中文版在台湾发展却不错,维基人定期聚会,交流信息,讨论问题。但是虎儿和阿仁两位华人说:“ 维基中文始终要靠中国人来带动。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中国人在这么一个伟大的计划里缺席的话,那真是很可惜。”

伟大计划依然在实验探索中

维基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理想主义者。但是没有终结版的百科全书依然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惑是,今天的内容可能和明天不一样。寻求知识真理的人在开放的空间里看到不同的诠释和见解时,是否就有自我判断的能力?没有定论的知识是否会令人失去信任,迷失方向?维基的开放空间同样给有政治或商业目的的人提供了滥用的可能,虽然维基人Issac-茅说的开放空间里,社会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因为有一个公众力量始终在自发监护着它。但是,维基的理想社会并不能阻止滥用。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威尔士承认,伟大的计划是一个实验,在不断发展,自我调整。维基百科可以成为学习新知的入门,但它不是最好的途径。

而恰是维基的社会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更令人深思。技术的发展让人无法现在预想维基的未来。维基创造的开放平台和它背后的社群组合,自然形成了社会性行为,各方的参与和影响已经使维基产生自我的发展趋向,人们在参与中,但是并不能控制它,它有了自己的成长道路。

当人们还在争论维基百科是否能和权威百科全书角力的时候,貌不惊人的威尔士在维基大会的开场白上用淡淡的语气宣称,今后的理想不仅是开放自由百科全书,还有字典,音乐,教科书,地图,社区等等。维基是否带来一场文化的革命,人们正在感知它。(艾柯)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DW.COM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