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华大使史丹泽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 文化经纬 | DW | 15.12.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前驻华大使史丹泽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12月1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西藏骚乱,四川地震,北京奥运,加之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2008年对中国来说可谓多事之年。但无可否认的是,三十年后的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成员,是世界聚焦所在。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专访了前联邦德国驻中国大使,现德国外交部政策司司长史丹泽。

德外交部政策司司长史丹泽

德外交部政策司司长史丹泽

一年就要过去了,在辞旧迎新之时,很想请一位熟悉中国的德国外交权威谈谈中国的诸多议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也愈发凸显。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更使人们认识到中国的地位和角色已今非昔比。在出任德国驻中国大使之前,史丹泽就曾在许多国家的德国大使馆中任职,现在是德国外交部的实权人物。联系史丹泽没有任何繁杂的公关手续,就连秘书的办事效率都很高。史丹泽原本日程已满,鉴于中国议题,他破例答应在乘机外出前腾出20分钟时间......

30年历程今非昔比

Schanghai Skyline Bund

上海浦东剪影

德国之声:1218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3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从此以后,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您从20049月起至2007年担任德国驻北京大使。请问,您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呢?

史丹泽:在那儿之前,我就对中国有所了解。第一次去中国是 1990年至1993年的事情,那时我在中国工作。邓小平启动了新的改革开放政策,人们或许可以将其称为第二阶段吧。第三阶段开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不仅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自己的产品,也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有机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同时努力在政治层面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面临更大挑战

Verzweifelter Börsenmakler an der Wall Street - freies Format

华尔街绝望的股票商

德国之声: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有理由大庆特庆一番。但是这个周年纪念现在就已被蒙上阴影。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估计,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仅有7,5%,中国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严重程度超出人们的估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棘手难题,比如失业人数增加,群体抗争事件不断发生,造成社会动荡等等。德国宏观经济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吕鲁普教授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是知识层面的一次震惊。您认为,北京政府有能力接受和消化这一新的认识,从而带领中国继续成功地向前发展吗?

史丹泽:这是中国政府的任务。这的确是思想领域的一次震撼。这个新的认识是,融入世界经济会带来很多机会,使中国从中获益,但是机遇也同时意味着风险。国家对外开放既要面对机遇也要面对风险。每一位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对中国政府来说,普通百姓也是一样,大家都有必要充分认识这个问题。

德国之声:您如何评价中国出台的经济促进计划,这一世界最大规模的振兴经济计划?

史丹泽:这只是一个开始。其中的部分过去就已被列入国家规划之中,只不过现在要加快实施诸多项目的速度,德国的情况也很相似。我们首先需将计划项目付诸实施,对结果进行评估,以后再决定是否有必要出台更多的经济促进计划,是否有必要继续注资等等。

打造国际舞台新形象

China EU Gipfel in Peking Delegation Jose Manuel Barroso und Wen Jiabao

2008年4月25日中欧峰会

德国之声:尽管如此,在克服世界经济危机的进程中,西方人对中国寄予厚望。无可否认,今天的中国在国际层面的角色和作用已完全不同于从前。您认为,中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国际构架中的新角色吗?

史丹泽:中国政府领导层中的许多人都意识到肩负的重任,但是这个圈子还需继续扩大,需要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

德国之声:那么,您如何定义中国在国际新秩序中的角色和权力?

史丹泽:这个角色绝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限于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而是也要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做出贡献。

德国之声:以您的观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到位吗?

史丹泽:我认为,中国派驻国外的大使,中国经济界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都很称职,也很专业。我们很愿意与他们进行合作。

化干戈为玉帛

Der Dalai Lama in Hamburg

达赖喇嘛在汉堡

德国之声:由于法国总统萨科奇宣布会见达赖喇嘛,中方推迟了欧中峰会的举办日期。有媒体报道将中方此举称为中国新的自我意识。您赞同这种看法吗?

史丹泽:我不愿对此进行过高评价,我认为,这是一种过激反应。人们有必要就不同意见展开讨论,发出威胁信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德国之声:您如何评价北京政府在此事上所持的强硬立场?

史丹泽:中国对此事的立场始终没变。这是中国几十年来的一贯立场。我们的立场也没有改变,那便是建议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展开对话。

德国之声:正如您刚才所说,机遇与风险并存,今年可谓多事之年,您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史丹泽:最大挑战来自政治层面。

德国之声:在世界人权宣言诞生6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零八宪章发起人之一,中文独立作家笔会主席刘晓波被拘捕。您能够理解在这样的时候发生的这样的事情吗?

史丹泽:值此世界人权宣言问世60周年之际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完全不应该的。

德国之声:众所周知,在西藏骚乱发生之后,德语和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降至最低点。您认为原因在哪里呢?

史丹泽:最低点?不能这么说吧。应该说,1989年时是最低点,之后对中国的评价好坏都有,起伏不定。目前对中国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

身处逆境 笑对未来

BdT Feuerwerk bei Eröffnungsfeier Olympia 200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

德国之声:首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使中国遭受严重打击。现在不少中国企业家对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寄予厚望,同时也做好了所谓“冬眠”的准备,即咬紧牙关渡难关。您认为,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史丹泽:我们同时经历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同时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政治问题,也同时经历了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胜出,这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大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这一机会,无论欧洲人,俄罗斯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都不例外。

德国之声:某些经济学家和观察家们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方。但中国的建设速度过快,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所以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造成严重影响。这些经济学家和观察家们为此对中国保持高经济增长率,扩大内需的经济促进计划能否弥补严重的出口损失表示怀疑。您对此持何种观点?

史丹泽:我认为,这样的指责非常不公正。改革开放30年看似漫长,但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相比却是短暂的瞬间。首先以出口为导向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以后再重点扩大内需,这样的战略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有能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在当前危机时期,困难会更多,人们必须要有耐心,也要让中国人民明白这一点,这就是我刚才所提到的新认知中的一部分。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DW.COM

  • 日期 15.12.2008
  • 作者 祝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GFqQ
  • 日期 15.12.2008
  • 作者 祝红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GF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