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根NGO有望转正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2.07.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中国草根NGO有望转正

中国各类非政府社会组织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但却始终面对登记注册方面的一些困扰。民政部近日宣布将允许三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而这一消息正是在"郭美美事件"尚未平息之时传出,给人更多解读空间。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中国的宣传活动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中国的宣传活动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今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表示,将放开公益慈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这意味着上述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而目前中国对非政府组织NGO采用的是所谓的双重管理,如果社会组织想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必须首先找到业务主管单位。

双重管理门槛高

位于北京的环保组织绿家园是所谓的民非组织,即民办非企业单位,该组织的王小娜女士向德国之声介绍说:

"我们的主管单位是朝阳区科委。年检的时候,朝阳区科委是我们的主管机构,但是平时对我们的运作和财政没有管辖。我们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跟他们没有经济上的往来。"

王女士还介绍说,她所在的绿家园组织登记注册比较顺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不同的基金会。在过去的几年内,中国的民办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很快。据中华环保联会发布的《中国环保NGO蓝皮书》,截止到2008年10月,中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但其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有1309家,其他还有国际环保组织驻中国机构(比如绿色和平)以及所谓的草根环保组织。截至2010年,民政部批准注册的社会组织有约44万个。但并非所有NGO在中国的登记注册都像绿家园一样顺利。北大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的俞可平估计,在中国有至少300多万个未能正式登记的"非法民办组织"。

划分不明是弊端

维权律师许志永是公益机构"公盟"的创始人之一。2003年,这一专门提供司法援助的组织由于无法在中国民政部以民间组织登记,所以当时在工商局以公司注册。许志永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将中国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称为民间组织身份问题的最大门槛,而且对于社会组织的分类缺乏明确划分:

"没有明确分类,只是在民政部注册时可以选择一个'活动范围'。"

由于缺乏明确分类,因此民政部放宽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这三类组织的登记也给批评者对该措施的实质进展留下了质疑的理由。中国人大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的康晓光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分析说:"这次放开的三个领域正好是目前政府忙不过来、而社会又有很大需求的领域,因此政府对社会组织是'选择性限制、选择性发展'。"

挂靠单位不如挂靠良心

此前,也有类似民政部要放松对社会组织注册审批的消息,但在实际操作上切实变化并不明显。此次民政部再度发布放宽几类社会组织的注册登记,恰逢中国最大的慈善公益组织中国红十字会频频陷入腐败丑闻之时,"郭美美事件"让民众对官方公益组织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律师许志永说:

"出台新政策和'郭美美事件'有没有关系我不清楚,但这两件事情在同一时间存在,特别是红十字会的事情让人很难以接受,他们的确太腐败了。"

许志永创办的"公盟"在2009年7月被工商局因偷税漏税取缔了经营资格。2010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撤销公盟涉嫌偷税一案,解除了许志永的取保候审。原公盟人员以"公民"为新的组织名称,继续提供法律救助、慈善以及促进教育平等等工作。至于民政部的新政策是否能给许志永的组织带来"转正"新转机,许志永本人说挂靠单位或是合法身份都不是那么重要:

"我们唯一能挂靠的是中国人的良心!"

作者:谢菲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