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森林草地散步 警惕莱姆病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27日

现在,硬蜱的季节又到了。夏季,恰恰是这些生活在森林中的微小昆虫最为活跃的时候,它们在动物和人类的身上,寻找它们的食物-血。被硬蜱叮咬后,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感染脑膜炎病毒。但硬蜱还可以传染其它疾病,比如说莱姆病,而且,传染率还相当高。发病区也正在向北迁移。

https://p.dw.com/p/5EXA
巴伐利亚森林一景图像来源: Nationalpark Bayerischer Wald

头疼、皮肤上出红斑、心跳加速、麻木感,这些只是人被硬蜱叮咬后所表现出的一部分临床症状。硬蜱,别名为壁虱,中国有些地方俗称草爬子。这是一种非常微小、象虱子一样的昆虫,主要生活在山区和林区,在德国还包括平原上深草丛和小树林。

德国许多被硬蜱叮咬而患病的人,在得到正确有效的医疗帮助之前,常常要经过四处投医而徒劳无效的痛苦经历。女患者法尔肯拉特,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病症,一开始被错诊为小儿麻痹疫苗过敏。

她介绍说:“我觉得好奇怪,怎么一点儿都振作不起来了。实际上,我一直感觉疲倦,感觉力不从心,灰心丧气,肌肉老是疼,头也疼得厉害,脑袋上老有什么地方发炎。因为医生跟我说,反正没什么药可以治小儿麻痹,所以,我也就说服自己,接受现实,不要再抱什么痊愈的希望了。”

法尔肯拉特经历了7年各种不同症状的折磨。后来,出于偶尔的机会,这位现年60岁的患者听说了有关硬蜱叮咬以及莱姆病的情况,最后在自然疗法,而不是西医疗法中,找到了帮助,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德国许多莱姆病患者的经历,都和这位退休女教师的经历一样。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发现者是在美国工作的奥地利学者伯格多夫尔(Burgdorfer)博士。他在硬蜱的大肠中发现了所谓的螺旋体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多种器官、甚至于心脏患病。

从那时开始,这种病原体的拉丁文学名,就带着其发现者的名字,叫做“Borrelia Burgdorferi”,中文学名为伯氏疏螺旋体。它所引发的神秘的细菌性疾病,拉丁文学名为Borreliose,也被称作是莱姆病。之所以被称为莱姆病,是因为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国康耐狄格州的莱姆镇,有许多人同时罹患了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在一般情况下,十万少年中才有一人患上这种关节炎。经过追踪调查发现,这些病例是因为被硬蜱叮咬而感染螺旋体细菌所引起,因此,这种病被命名为莱姆病。

莱姆病近年来在德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但却往往没有被识别。生物学家聚斯博士介绍道:“莱姆病在德国每年的新患者人数估计在6万左右。毫无疑问,这是德国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健康问题,也是因为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医生对它的了解有时还很有限,要么误诊,要么漏诊,把病人给耽误了。这时候,莱姆病才真正成为问题。”

聚斯博士就职于德国耶拿的国家硬蜱传染病参照实验室,专门从事硬蜱叮咬疾病及其传染区域的研究。硬蜱传染病中,危险性最大的是所谓的初夏脑膜炎,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病毒侵犯后表现的一种并发症,德文简称为FSME。在少数情况下,这种蜱传型脑膜炎甚至可以致死。

只不过,由于德国对传染病的普遍报告制度运作有效,所以,对初夏脑膜炎的传播和控制也较有效。初夏脑膜炎在德国的发病区都在南部,为巴登符滕堡州、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对付初夏脑膜炎,现在已经有了预防疫苗。但是对付细菌性疾病莱姆病,至今却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问世。

聚斯博士介绍原因说:“过去曾经有过一种疫苗,但是两年前,美国又从市场上撤了下来。开发莱姆病疫苗的关键问题是,比如说在德国或者欧洲,我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伯氏疏螺旋体基因种,看上去可以引发不同的莱姆病临床表现。那么,要想预防莱姆病,疫苗中就必须包含对付所有三种基因种的有效物质。”

据专家们估计,被硬蜱叮咬后,只有3%到6%的人,会感染病原体,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可以抵御。在叮咬点周围,并不总会出现莱姆病的最典型症状-慢性游走性红斑,这是莱姆病的早期特征,同时还会出现发烧、多汗、疲乏、无力、头痛、颈强直以及肌肉、骨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后期则出现关节、心脏和神经系统等受损表现,甚至可能是严重受损。西医至今的医治办法,是使用抗生素。

迄今为止,只有通过验血,才能证明人是否感染了伯氏疏螺旋体。但是单凭验血结果,还很难做出是否真的患了莱姆病的可靠结论。目前,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更首要问题,是硬蜱的繁殖数量日益增多,致使莱姆病疫区扩大。比如聚斯博士就发现,北欧国家,比如说立陶宛的硬蜱数量,近年来就翻了几倍。

他介绍道:“这和鼠类向北迁徙有关,因为近年来北方开始变暖。硬蜱主要住在鼠类身上。鼠类即可以把更多的硬蜱带到北方,到了北方之后,又为硬蜱提供了更多的住宿之地,缩短了硬蜱更新换代的发育时间,因此造成了那一带硬蜱群种数量的增高。”

也对莱姆病实行类似初夏脑膜炎那样的普遍报告制度,至少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这种疾病。德国的图林根州就已经在试行这种做法。迄今为止,德国的卫生部门以及立法机关还没有认为有必要在全德实行莱姆病报告义务,因此,自我采取预防措施还是保护自己不受越来越危险的硬蜱叮咬之害的最佳手段,比如说散步之后,尤其是在深草丛地带散步之后,应当特别注意看看身上的敏感部位,也就是皮肤柔软的部位,有没有被硬蜱叮咬。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对中国的2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发现,中国也有莱姆病的感染,感染率平均为5.33%,长白山、天山、祁连山、六盘山、太行山和武夷山等,都有莱姆病的疫源地。

(施彦)